|
江上早秋(丙申歲作) / 作者:袁凱 |
靡靡菰蒲已滿陂,菱花菱葉共參差。
即從景物看身世,卻怪飄零枉歲時。
得食野鳧爭去遠,避風江鸛獨歸遲。
干戈此日連秋色,頭白尤多宋玉悲。
|
|
江上早秋(丙申歲作)解釋: 《江上早秋(丙申歲作)》是明代袁凱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江上早秋的景色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身命運的感慨和對時光流轉的深思。
詩詞通過描繪江上的菰蒲和菱花,展現了秋天景色的靜謐與美麗。菰蒲已經豐滿地遍布在陂塘上,菱花和菱葉相互交錯,形成參差不齊的景象。這種景象不僅從物象上描繪出了秋天的景色,更寓意著人生的起伏和紛繁。
詩人通過景物的描繪,反觀自身的命運。他感嘆自己的漂泊和飄零,覺得自己的歲月徒然而過。他看到野鳧爭食、江鸛獨歸的景象,暗示了自己為了生存而奔波遠行,而江鸛卻孤獨地遲遲歸來。這種對比,凸顯了詩人在人生旅程中的困頓和不安。
詩詞的后半部分,詩人將戰爭的干戈與秋天的景色聯系在一起。他說這一天頭發已經白了,比喻自己年老、經歷了戰亂的苦難。他提到了宋代文人宋玉,暗示自己類似于宋玉那樣經歷了滄桑和悲痛。這種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歲月無情的感慨和對歷史變遷的思考。
整首詩詞以江上早秋的景色為線索,通過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自身命運的感慨和對時光流轉的深思。詩人通過景物的對比和隱喻,表達了自己在動蕩歲月中的困頓和憂傷,以及對歷史變遷的反思。這首詩詞既展現了明代社會動蕩的背景,又融入了詩人個人的情感體驗,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