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意(二十首) / 作者:袁凱 |
茫茫古人中,我愛原子思。
食粟豈云飽,衣裘豈應時。
憔悴衡門下,彈琴唱逸詩。
大夫適何來,駟馬行。
入門即長嘆,念子病何危。
貧病固不同,發言忽若斯。
誰為同門生,白首不見知。
¤
|
|
古意(二十首)解釋: 《古意(二十首)》是明代袁凱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茫茫古人中,我愛原子思。
在古代的眾多人中,我喜愛原子的思想。
這首詩以茫茫古人作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原子思想的傾慕和喜愛。在古代社會,原子思想代表了一種超越傳統觀念的思辨方式,強調個人獨立、自由思考和人性的尊嚴。通過表達自己對原子思想的追求,作者展示了對知識和智慧的渴望。
食粟豈云飽,衣裘豈應時。
食用粗糙的谷物怎能滿足饑餓,穿著粗糙的衣裳怎能適應時尚。
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物質生活的不滿和對精神追求的強調。作者認為,僅僅滿足物質的需求并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和幸福。相反,他希望通過追求精神世界的升華,實現人的內在追求和成長。
憔悴衡門下,彈琴唱逸詩。
瘦弱的身體在衡門下,彈琴唱唱逸雅的詩。
這兩句描述了作者在艱苦環境下追求藝術和美的情景。衡門可能指的是學府或高門世家,作者在那里面對困境和挑戰,但他仍然堅持用音樂和詩歌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追求。
大夫適何來,駟馬行。
貴族大夫是如何來到這里的,騎著馬前來。
這兩句描繪了一個貴族大夫乘馬而來的場景。通過對比自己的貧困與來者的富貴,作者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平和階級差距的思考和反思。
入門即長嘆,念子病何危。
一進門就長嘆,擔憂兒子的病情有何危險。
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焦慮和擔憂。作者面對困境和病痛,但他更為子女的健康和幸福所擔憂。這種家庭情感的渲染使詩詞更加貼近生活,增加了情感共鳴的力量。
貧病固不同,發言忽若斯。
貧窮和疾病固然不同,但我的言談仍然如此。
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即使在貧窮和疾病的困擾下,仍然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獨特的見解。作者強調個人精神的力量,無論處境如何,都要保持堅定的信念和對真理的追求。
誰為同門生,白首不見知。
誰是我的同門兄弟,白首未曾相見。
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同門兄弟的思念和渴望。作者感嘆時光的流逝,與曾經的同門兄弟沒有再次相見的機會,表達了對友情和情感聯系的渴望。
這首詩詞《古意(二十首)》通過對個人追求、社會現實和人情世故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知識、精神追求和情感共鳴的渴望。詩詞中融入了對貧困、疾病和社會不公平的思考,以及對藝術、友情和家庭情感的關注。通過這些描寫和反思,詩詞展現了作者對自我價值、人性尊嚴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并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