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城坐雨 / 作者:李夢陽 |
河外孤城枕草萊,絕邊風雨送愁來。
一秋穿塹兵多死,十月燒荒將未回。
往事空馀元昊骨,壯心思上李陵臺。
朝庭遣使吾何補,白面漸非濟世才。
|
|
夏城坐雨解釋:
夏城坐雨注釋①這首詩選自《弘治寧夏新志》(《嘉靖寧夏新志》《萬歷朔方新志》《乾隆寧夏府志》《乾隆銀川小志》《朔方道志》均收錄此詩)。夏城,此指晉時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國時的都城統萬城(在今陜西靖邊縣北)。
②河外孤城:此指夏城(統萬城)。《萬歷朔方新志》作“河北孤城”。
③絕邊:極遠的邊地。
④一秋:整個秋天。穿塹:穿越護城河和壕溝。
⑤燒荒:古代北方守邊將士,秋日縱火燒野草,使入侵騎兵缺乏水草,無從取得給養。
⑥“元昊”句:元昊于1038年稱帝后,曾對宋多次進行戰爭。1048年元昊死,作者感慨往事空悠悠。
⑦李陵臺:李陵,名將李廣之孫。漢武帝時任騎都尉。天漢二年,率兵五千人擊匈奴,戰敗投降。李陵臺,指李陵的墓。宋代姜夔詩《李陵臺》:“李陵歸不得,高筑望鄉臺。長安一萬里,鴻雁隔年回。望望雖不見,時時一上來。”明陳恭尹《明妃怨》詩:“生死歸殊俗,君王命妾來。莫令青冢草,生近李陵臺。”
⑧“朝廷”句:意思是說,朝廷派我前來,但我是無補于事的。這是作者的自謙之詞。
⑨白面:白面書生,詩人自稱。慚:羞愧。濟世才:匡世救民的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