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寅十月紀事(二首) / 作者:歸有光 |
經過兵燹后,焦土遍江村。
滿道豺狼跡,誰家雞犬存。
寒風吹白日,鬼火亂黃昏。
何自征科吏,猶然復到門。
|
|
甲寅十月紀事(二首)解釋: 《甲寅十月紀事(二首)》是明代歸有光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經歷了兵燹之后的慘狀,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痛心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經過兵燹后,焦土遍江村。
滿道豺狼跡,誰家雞犬存。
寒風吹白日,鬼火亂黃昏。
何自征科吏,猶然復到門。
這首詩以戰亂后的景象為背景,描繪了一片焦土遍布的江村。兵燹過后,滿道都是豺狼的痕跡,不知道還有哪家的雞犬幸存。寒風吹拂著白晝,鬼火在黃昏時亂舞。詩中提到"何自征科吏",指的是一種官員,表示即使在這樣的困境中,他們依然堅守崗位,勇往直前。
這首詩詞的詩意是通過描繪戰爭的殘酷和人民的苦難,表達作者對戰爭的憎惡和對人民痛苦的同情。它反映了歸有光對于社會動蕩和人民生活困苦的深切關注,呼吁人們珍惜和平,反思戰爭的可怕和破壞力。
這首詩詞的賞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描繪戰亂景象:詩中通過描寫焦土和豺狼的痕跡,展現了戰爭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破壞和恐懼。這種描寫方式鮮明而生動,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戰爭的殘酷現實。
2.對人民苦難的同情:詩中通過提到失去家園的人們和無家可歸的雞犬,表達了作者對人民苦難的同情之情。這種同情不僅體現了歸有光的人道主義情懷,也呼喚讀者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和關懷。
3.對和平的呼喚:詩中的"何自征科吏"表達了對那些仍然堅守崗位的官員的敬意,同時也傳遞出對和平的向往。這種呼喚和對和平的渴望在整首詩中貫穿始終,提醒人們珍惜和平,避免戰爭帶來的痛苦和破壞。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生動的描寫和深情的表達,傳遞了作者對戰爭的痛心和對人民苦難的同情,同時也呼吁人們珍惜和平,追求社會的安定與和諧。它是歸有光在明代社會動蕩時期的一聲吶喊,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人文關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