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擬青青河畔草 / 作者:楊慎 |
河水清且漣,河上多芳草。
春風二月時,千里交河道。
交河漢家營,荒莽少人行。
日暮凄風起,黃沙與云平。
云間有孤雁,附書自鄉縣。
翩翩欲下來,聞弦卻驚散。
草青雁北飛,草枯雁南歸。
雁飛有歸時,征人無還期。
|
|
擬青青河畔草解釋: 《擬青青河畔草》是明代楊慎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河水清且漣,河上多芳草。
春風二月時,千里交河道。
交河漢家營,荒莽少人行。
日暮凄風起,黃沙與云平。
云間有孤雁,附書自鄉縣。
翩翩欲下來,聞弦卻驚散。
草青雁北飛,草枯雁南歸。
雁飛有歸時,征人無還期。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青青河畔的景象,表達了離鄉背井的思鄉之情。河水清澈而波光粼粼,河岸上生長著茂盛的芳草。正值二月春風吹拂的時候,千里河道交匯,連接著兩岸的人們。然而,漢家的要塞交河營處于荒蕪之地,很少有人行走。夜幕降臨時,凄涼的風起,黃沙和云彩平鋪在一起。云間飛翔著孤雁,它帶著家鄉的書信附在身上。雁兒翩翩欲降,卻被箭弦聲驚散。青草在雁的北飛時變綠,而在雁的南歸時枯黃。雁兒飛行的歸期確定,而征戰的人卻沒有回家的期限。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荒蕪而遼闊的河畔景象,通過描述河水、芳草、風沙、孤雁等元素,展現了作者對離鄉背井、征戰邊疆的壯志和思鄉之情。詩中的河水清麗,芳草茂盛,與漢家交河營的荒涼形成鮮明的對比,突顯出離鄉背井的艱辛和孤寂。而孤雁作為詩中的象征,代表著征人的歸期和思鄉之念。詩人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征人無法預知回家的時間,與孤雁歸期確定的對比,更加凸顯了征戰邊疆的辛酸和無奈。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依托,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征人思鄉之情的抒發,展示了明代征戰邊疆的苦難和矛盾心理。這首詩以簡練的文字表達了深沉的思想和情感,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