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村 / 作者:于謙 |
村落甚荒涼,年年苦旱蝗。
老翁傭納債,稚子賣輸糧。
壁破風生屋,梁頹月墮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報災傷。
|
|
荒村解釋: 《荒村》是明代文學家于謙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荒村
村落甚荒涼,年年苦旱蝗。
老翁傭納債,稚子賣輸糧。
壁破風生屋,梁頹月墮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報災傷。
譯文:
農村十分荒涼,年年受到干旱和蟲災的折磨。
老年人為了還債,不得不出賣土地的收成。
房屋破損,風從墻縫里吹進來,月亮從梁上滑落到床上。
誰知道那些牧民們,卻不肯報告他們所受的災難和傷害。
詩意:
《荒村》描繪了一個貧困的農村景象。詩中的村落荒涼,每年都遭受旱災和蟲災的困擾,使農民們生活異常艱辛。老翁不得已為了還債而出賣土地的收成,稚子也不得不賣掉糧食來維持生計。同時,村內的房屋破舊不堪,風從墻縫里吹進來,月亮從梁上滑落到床上,顯示出農民們的生活環境極為惡劣。然而,詩中提到的牧民們卻選擇不向外界報告他們所受的災難和傷害,暗示了他們的無奈和困境。
賞析:
《荒村》以簡潔而凄涼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荒蕪貧困的農村場景,展現了農民們所面臨的困境和苦難。詩中通過描述老翁傭納債、稚子賣輸糧等細節,生動地表現了農民們為了生計所做出的犧牲和權衡。詩人運用了壁破風生屋、梁頹月墮床等意象,通過形象化的描寫增強了對農民生活環境的感受力。最后一句“那知牧民者,不肯報災傷”則暗示了農民們的無聲抗議和無奈,他們默默承受苦難,而外界對他們的災害卻毫無察覺。整首詩情感深沉,通過對農村現實的揭示,呈現出一種社會悲劇和人性的無奈。它反映了明代社會的貧困和不公,并對人們的同情和關注提出了呼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