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夕陽 / 作者:孫華孫 |
夕陽掛紅鼓,強半浸綠水。
斯須日漸下,堆異參差起。
老夫岸巾坐,并入圖畫里。
新新無停機,擬議已非是。
|
|
夕陽解釋: 詩詞:《夕陽》
朝代:元代
作者:孫華孫
夕陽掛紅鼓,
強半浸綠水。
斯須日漸下,
堆異參差起。
老夫岸巾坐,
并入圖畫里。
新新無停機,
擬議已非是。
中文譯文:
夕陽掛在紅色的山丘上,
光芒強烈地照射在半沉浸的綠水中。
此刻太陽漸漸落下,
山丘堆積起各種奇特的形狀。
一個老人戴著斗篷坐在岸邊,
仿佛融入了畫中的景象。
一切都變得新鮮而不停地變化,
原本打算議論的已經失去了意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元代孫華孫的筆觸描繪了夕陽西下的美景。夕陽掛在紅色的山丘上,照射出強烈的光芒,使半沉浸在水中的景色顯得格外美麗。太陽逐漸落下,山丘的形狀變得參差不齊,堆積出各種奇特的景象,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圖畫。
詩中出現的老人坐在岸邊,戴著巾帽,仿佛融入了這幅畫中的景象,展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親近與融合。整首詩以寫景為主,通過對夕陽景色的描繪,表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變化的思考。一切都變得新鮮而不停地變化,原本打算討論的議題已經失去了意義。這可能是詩人在思考人生的變幻和世事的無常,提醒人們珍惜當下,把握現實。
整首詩以簡短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意境,通過描繪夕陽景色和老人的形象,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大自然和生命的感悟。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和意象的手法,使詩意更為深遠,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