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友 / 作者:鄧牧 |
我在越,君在吳,馳書邀我游西湖。
我還吳,君適越,遙隔三江共明月。
明月可望,佳人參差。
笑言何時,寫我相思。
知君去掃嚴陵墓,只把清尊酹黃土。
浮云茫茫江水深,感慨空勞吊今古。
孤山山下約陳實,聯騎須來踏春色。
西湖千樹花正繁,莫待東風吹雪積。
有酒如澠,有肉如陵。
鼓趙瑟,彈秦箏,與君沈醉不本醒。
人生行樂耳,何必千秋萬歲名。
|
|
寄友解釋: 《寄友》是宋代鄧牧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我在越,君在吳,
馳書邀我游西湖。
我還吳,君適越,
遙隔三江共明月。
中文譯文:
我身在越,你身在吳,
我匆匆寫信邀請你與我一同游覽西湖。
我回到吳地,你卻去了越地,
我們被遙遠的三江水分隔,但共同照耀著明亮的月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鄧牧和他的朋友分隔兩地的情景,表達了他們相思之情和對友誼的思念。詩中以越和吳兩地為背景,通過描繪他們分別身處兩地,卻能憑借明亮的月光相互照耀,表達了他們之間的情感紐帶。
詩中的西湖象征著美好與浪漫的場所,鄧牧邀請朋友一同游覽西湖,寄托了對友情的期待和希望。然而,由于彼此身處不同的地方,他們被遙遠的三江水分隔開來,只能通過月光來共享彼此的思念和情感。
詩的后半部分,鄧牧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歷史的思考。他提到了掃墓、酹土的場景,暗示了對逝去的時光和先人的敬仰。他抒發了對人生的短暫和名利的淡漠,認為人生的樂趣并不在于千秋萬歲的名聲,而是在于享受當下的快樂和友情的陪伴。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友情和思念之情,以及對生命意義的思考。通過描繪越和吳兩地的分離和月光的共照,鄧牧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這首詩詞既有情感的真摯表達,也有對生命的深刻思考,給人以思索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