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書 / 作者:黃庚 |
豪氣消磨盡,攜書客海濱。
文章難遇主,天地不鄰貧。
家累依劉表,妻兒笑買臣。
彼蒼還可問,吾道幾時春。
|
|
偶書解釋: 《偶書》是宋代詩人黃庚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通過描繪自己的境遇和心情,表達了豪情壯志消磨殆盡、身世悲涼的感嘆,同時也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自我人生的追問。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豪氣消磨盡,攜書客海濱。
文章難遇主,天地不鄰貧。
家累依劉表,妻兒笑買臣。
彼蒼還可問,吾道幾時春。
詩意與賞析:
《偶書》描繪了詩人豪情壯志消磨盡的境況。詩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曾懷揣著雄心壯志,但如今豪情已然消磨殆盡,只能帶著一本書為伴,孤獨地來到海濱。
詩中提到“文章難遇主,天地不鄰貧”,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才華未能得到應有的認可和機遇的無奈之情。盡管詩人有著文采和才華,但文章卻難以遇到欣賞自己的主宰,也體現了社會上的不公平和機會的稀缺。
接下來的幾句中,詩人以自己的家庭為例,借指自身的身世悲涼。他說自己依附于劉表這樣的有權勢的人,家庭的負擔使他不得不為生計而賣弄才藝,而自己的妻兒卻戲謔地笑著將他視為侍從。這種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于自身身份地位的尷尬和無奈。
最后兩句“彼蒼還可問,吾道幾時春”,詩人展現了對天地的追問和對人生道路的思考。他希望向上蒼尋求答案,問道:“我所追求的人生道路何時才能如春天般繁榮和美好呢?”這種追問凸顯了詩人對于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索,同時也表達了他對未來的希望和對自己道路的期許。
《偶書》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刻畫了詩人內心的苦悶與無奈,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的一些現實困境。它通過對個人境遇的描繪,引發讀者對人生意義和社會現實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于追求理想和自我價值的追問,具有一定的抒發情感和批判現實的意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