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日 / 作者:黃庚 |
萸節今朝是,秋光又一年。
但教樽有酒,休問篋無錢。
白發羞唐帽,黃花識晉賢。
龍山渺何許,回首思凄然。
|
|
九日解釋: 《九日》是宋代詩人黃庚的作品。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九月的日子,萸節又一次來到。秋光如故,一年又過去了。只是讓酒樽中有酒,不要問我筆篋中是否有錢。白發讓我害羞戴唐帽,黃花使我能辨識出晉朝的賢者。龍山在哪里飄渺不見,回首望去,思緒悲涼。
詩意:
《九日》描繪了一個秋日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歲月的思考。詩中的“萸節”是指九月初九,這一天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人們常以酒宴慶祝。詩人以自然景物的變化來反映人生的變遷,通過對白發、黃花等細節的描寫,抒發了對時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和對舊日歲月的思念之情。
賞析:
《九日》以簡潔的語言刻畫了秋日的景象,展現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深切感受。詩中的對比手法和意象運用充滿了詩意。詩人以“酒”和“錢”作為象征,寓意人生中物質與精神的對立。他寧愿讓酒樽中有酒,也不愿問筆篋中是否有錢,表達了對物質追求的淡漠態度。白發和黃花則成為詩人年齡的象征,白發讓他感到羞愧戴唐帽,黃花使他能夠辨識出晉朝的賢者,凸顯了歲月流轉中人生經歷的變化。最后的回首和思凄,則表達了對往昔歲月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憂思,給人以深思的余韻。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精確的語言,以寥寥數語勾勒出秋日景象和人生哲理,展示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歲月的思考,給人以思考人生意義和珍惜時間的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