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旦景 / 作者:黃庚 |
雞鳴起濯發(fā),披衣出戶牖。
自汲古澗泉,落月猶在手。
三漱吞朝霞,余光散花柳。
茲意難語人,延佇忽良久。
|
|
旦景解釋: 《旦景》是宋代詩人黃庚的作品,描繪了清晨的景色和作者在其中的感受。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雞鳴聲響起,我起床洗發(fā),穿上衣服出門。自己親自汲取古澗中的泉水,明月仍然掛在手中。我洗三次臉,吞咽朝霞,余暉散落在花草柳樹上。這種情感難以言說,我在此停留,不知不覺已經(jīng)很久。
詩意:
《旦景》以清晨為背景,通過描繪作者自然而然的日常起床洗漱過程,展現(xiàn)了黃庚對自然景色的細(xì)膩感知和對生活的深思。詩中融入了對自然的親近和對美的追求,表達(dá)了詩人對清晨景色的贊美和對生活中瞬間美好的感悟。
賞析:
《旦景》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寂靜而美麗的清晨場景,詩人以自然的方式出現(xiàn)在其中,與自然融為一體。通過詩人自己親自汲取古澗中的泉水,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承襲。明月掛在手中象征著作者對美的感知和捕捉,也暗示了詩人內(nèi)心的寧靜和獨立。詩人在清晨洗漱時,洗三次臉,吞咽朝霞,展現(xiàn)了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中瞬間的珍視。最后,詩人表達(dá)了自己難以言說的情感和對這一刻美好的延續(xù),同時也讓讀者感受到時間的靜謐與流逝。
《旦景》通過對清晨景色的描繪和詩人內(nèi)心的感悟,以簡練的語言展現(xiàn)了自然之美和生活之美,給人以寧靜和深思。這首詩呈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對美的追求以及對生活的感悟,讓人產(chǎn)生共鳴,引發(fā)讀者對生活中美好瞬間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