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竹有樓名與造物游對秦望山五云門 / 作者:黃庚 |
秦望諸山隱幾看,仙居縹緲五云端。
天高地迥三千界,月白風清十二闌。
滄海氣侵珠佩濕,明河影逼玉簫寒。
超然身鴻過蒙上,何必蓬萊跨紫鸞。
|
|
修竹有樓名與造物游對秦望山五云門解釋: 修竹有樓名與造物游對秦望山五云門
秦望諸山隱幾看,
仙居縹緲五云端。
天高地迥三千界,
月白風清十二闌。
滄海氣侵珠佩濕,
明河影逼玉簫寒。
超然身鴻過蒙上,
何必蓬萊跨紫鸞。
【中文譯文】
修竹掩映中有一座樓,名字與造物游對秦望山五云門。
望著秦嶺的眾多山峰,它們隱隱約約地浮現,仿佛仙人居住在縹緲的五云之上。
天空高遠,大地廣闊,包含了三千個世界,明亮的月光潔白,清風吹拂著十二道闌。
蒼茫的海洋氣息侵蝕著珠佩,明亮的河流倒映著玉簫的寒冷。
超然自在地成為一只飛越蒙山的大雁,又何必去跨越蓬萊仙島,乘坐紫鸞。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神奇而超越凡塵的景象。詩人以修竹掩映的樓閣為起點,描述了秦嶺山脈的壯麗景色。山峰若隱若現,仿佛仙人居住在飄渺的云端之上,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天空高遠,地面開闊,詩人將世界描繪成了一個包含無數世界的宇宙。明亮的月光和清風給整個畫面增添了一絲寧靜和祥和。
詩中還描繪了滄海和明河,詩人用氣息侵濕珠佩和河水逼近玉簫來形容氣候的濕冷和音樂的凄涼。這種對自然界的描繪,呈現了一種細膩而感性的意境。
最后,詩人以身鴻過蒙山的形象來表達對超然自在的向往,認為無需追逐蓬萊仙島或乘坐紫鸞,只需要在當下自由自在地飛翔即可。這種態(tài)度體現了一種超越塵世的追求,強調了個體的自由和內心的平靜。
整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超然凡塵的仙境畫卷,表達了詩人對自由、寧靜和超越的渴望,給人以安寧和超越塵世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