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史 / 作者:黃庚 |
梧風蕭瑟雨初晴,涼入書堂夜氣清。
耿耿蘭膏照千古,遲遲蓮漏轉三更。
力於興廢應難助,氣為忠邪幾不平。
掩卷長嗟方就枕,窗前咿喔又雞鳴。
|
|
觀史解釋: 《觀史》是宋代黃庚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位讀書人在夜晚觀史書的場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表達了對歷史滄桑和人生無常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梧風蕭瑟雨初晴,
涼入書堂夜氣清。
耿耿蘭膏照千古,
遲遲蓮漏轉三更。
力於興廢應難助,
氣為忠邪幾不平。
掩卷長嗟方就枕,
窗前咿喔又雞鳴。
這首詩的詩意深邃,通過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融,展示了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慨。
首先,詩中描繪了梧桐樹下的風聲和雨后初晴的清新氣息,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涼爽的氛圍。作者將這樣的景象與書堂夜晚的氣氛相結合,表達了讀書人專注于觀察歷史的決心和心境。
接著,詩中提到了"耿耿蘭膏照千古","遲遲蓮漏轉三更",運用了比喻手法。蘭膏是古代貴重的香料,象征著千古留香的意味,而蓮漏則代表時間的流逝。這兩句表達了讀書人對歷史的深思和對時間的感慨,歷史的光輝與時光的無情在作者心中交織。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力於興廢應難助,氣為忠邪幾不平",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無力感和對世事的無奈。這兩句意味深長,借助了力與氣的比喻,傳達了作者對權力和忠誠的反思。無論是力量還是氣勢,都很難在興廢之間保持平衡,忠誠和邪惡之間也很難取得平衡。作者在這種無奈中感嘆人生之短暫和無常。
最后兩句"掩卷長嗟方就枕,窗前咿喔又雞鳴",通過細膩的描寫,表現了讀書人的孤獨和沉思。掩卷長嗟,意味著作者長時間地抱著書籍苦思冥想,而窗前雞鳴的聲音則是黎明的到來。這兩句詩給人一種悲壯的氛圍,表達了讀書人對歷史的思考和對人生的觸動。
總的來說,《觀史》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隱喻手法展示了作者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中表達了讀書人專注于觀察歷史的決心和心境。而詩中運用的比喻手法,傳達了作者對歷史光輝與時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對權力和忠誠之間難以平衡的無奈。最后,詩以讀書人的孤獨和思考作為結束征。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呈現了讀書人夜晚觀史的場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抒發了對歷史滄桑和人生無常的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