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靈操 / 作者:楊維楨 |
湘之水兮九支,湘之山兮九疑。
皇一去兮何時歸,攀龍髯兮逐龍飛。
生同宮,死同穴,招皇衣兮復(fù)皇轍。
九疑水,九疑山,九疑轍跡在其間。
望飛龍兮未來還。
湘之湘兮成水,湘之石兮成斑。
|
|
湘靈操解釋: 《湘靈操》是元代楊維楨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湘江的壯麗景色和人們對于皇帝歸來的期盼之情。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湘之水兮九支,湘之山兮九疑。
皇一去兮何時歸,攀龍髯兮逐龍飛。
生同宮,死同穴,招皇衣兮復(fù)皇轍。
九疑水,九疑山,九疑轍跡在其間。
望飛龍兮未來還。湘之湘兮成水,湘之石兮成斑。
詩詞的中文譯文:
湘江的水啊,分成九股。湘江的山啊,有九座奇峰。
皇帝離去了,何時才能歸來?我攀龍的胡須啊,追隨著龍的飛翔。
生在同一個宮殿,死入同一個墓穴,呼喚著皇帝的衣裳,再次踏上皇帝的轍跡。
九座奇山,九座奇峰,九座奇跡就在其中。
期望著飛龍啊,未來將會歸來。湘江啊,已經(jīng)成為水流,湘江的石頭啊,已經(jīng)斑駁起來。
詩意和賞析:
《湘靈操》以湘江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抒發(fā)了人們對皇帝歸來的渴望和思念之情。詩中九支的水和九疑的山象征著湘江的壯麗和奇特之處,也寓意著皇帝的崇高和神秘。詩人通過攀龍髯、逐龍飛等形象描寫,表達了人們對皇帝的追隨和期待,希望能夠重回皇帝治下的輝煌時刻。
詩中的"生同宮,死同穴"表達了人們對皇帝的忠誠和臣民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招皇衣兮復(fù)皇轍"則傳遞了對皇帝歸來的殷切期盼,希望皇帝能再次踏上統(tǒng)治之路。九疑的水、山和轍跡則象征著皇帝的痕跡和存在,表達了人們對皇帝歸來的堅定信念。
最后兩句"望飛龍兮未來還,湘之湘兮成水,湘之石兮成斑"則以飛龍、湘江的水和斑駁的石頭作為象征,表達了人們對皇帝未來歸來的期待和對湘江的美好祝愿。
《湘靈操》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了湘江的壯麗景色,并通過自然景觀的描繪抒發(fā)了人們對皇帝的思念和期待。詩人通過對景色和情感的交融,使詩詞充滿了濃郁的宮廷氛圍和崇高的情感,展現(xiàn)了元代文人的獨特情懷和審美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