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南謠 / 作者:楊維楨 |
錢塘江頭點行軍,大嫂金鼓聲殷殷。
千里萬里雞犬絕,杳杳南國深蠻云。
蠻邦父母若不仁,九重天子深無聞。
草間弄兵本鋤梃,聚力四萬稱孤君。
皇華遣使宣主恩,橫草未立終童勛。
閩南總戎賜斧斧,紫髯一拂清妖氛。
六網生來食虎尊,猛虎雖猛寧同群?於乎猛虎雖猛丁同群,城狐社鼠何足云。
|
|
征南謠解釋: 《征南謠》是元代詩人楊維楨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南征行軍的場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國家榮光和民族團結的向往。
詩中的前兩句“錢塘江頭點行軍,大嫂金鼓聲殷殷”,展現了軍隊出征的景象。在江頭,軍隊士氣高昂,嘹亮的金鼓聲回蕩在空中,準備踏上艱難的征程。
接著,詩人寫道“千里萬里雞犬絕,杳杳南國深蠻云”,通過“千里萬里雞犬絕”的表達,強調了征途的遙遠和艱險。南方的山深水遠,被神秘的云霧所覆蓋,似乎隱藏著未知的挑戰和困難。
之后的幾句“蠻邦父母若不仁,九重天子深無聞。草間弄兵本鋤梃,聚力四萬稱孤君”,表達了對南方蠻族的不滿和對中央政府的無力感。詩人認為南方蠻族的父母不仁,而朝廷對此卻漠不關心。他們身處草莽之間,以簡陋的武器聚集起來,力量雖然孤單但堅決。
隨后,“皇華遣使宣主恩,橫草未立終童勛。閩南總戎賜斧斧,紫髯一拂清妖氛”,展示了皇帝派遣使者宣布恩典的場景。南方的軍隊接受了皇帝的賜予,他們奮發圖強,以斧頭砍除邪惡的氛圍,為國家的清明和安寧貢獻自己的力量。
最后兩句“六網生來食虎尊,猛虎雖猛寧同群?於乎猛虎雖猛丁同群,城狐社鼠何足云”,通過對虎和狐貍的比喻,表達了對勇敢而堅強的個體的贊美。虎雖然兇猛,但它不屈從于群體,而城里的狐貍和耗子卻相形見絀,在作者眼中微不足道。
整首詩以雄壯的筆調描繪了南征行軍的場景,通過對比和隱喻,表達了對國家榮光和民族團結的向往。作者對南征軍隊的勇猛和堅定表示贊美,同時對南方蠻族的不仁以及朝廷的無能感到憤慨。這首詩展示了楊維楨在元代混亂時期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和擔憂,具有濃厚的時代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