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鄉竹枝歌 / 作者:楊維楨 |
潮來潮退白洋沙,白洋女兒把鋤耙。
苦海熬干是何日?免得儂來爬雪沙。
門前海坍到竹籬,階前腥臊蟛子肥。
亞仔三歲未識父,郎在海東何日歸?海頭風吹楊白花,海頭女兒楊白歌。
楊花滿頭作鹽舞,不與斤兩添銅鉈。
顏面似墨雙腳赤,當官脫袍受黃荊。
生女寧當嫁盤瓠,誓莫近嫁宋家亭。
|
|
海鄉竹枝歌解釋: 《海鄉竹枝歌》是元代楊維楨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潮水漲落白洋沙,白洋女兒拿著鋤耙。在苦海中熬干是哪一天?免得你來攀登雪白的沙丘。門前的海坍塌到了竹籬,階前彌漫著腥臭的蟛蜞肥胖。三歲的亞仔還不認識父親,郎君在東海何時歸來?海邊的風吹拂著楊樹白花,海邊女子唱起了楊白的歌謠。楊花滿頭,像鹽的舞蹈,不與斤兩添上銅鉈的重量。顏面像墨,雙腳赤裸,當官卻脫去袍服受到黃荊的鞭笞。生女兒寧愿嫁給盤瓠,誓不靠近嫁給宋家亭。
這首詩詞以海鄉為背景,以自然景觀和人物命運交織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家鄉困境和個人命運的思考。詩中描繪了白洋沙灘潮起潮落的景象,以及在這苦海中艱難生存的白洋女兒。詩中反復出現的海洋意象象征著不確定性和變幻莫測的人生,同時也暗示著家鄉的貧困和困境。
詩中的楊白花是一種在海邊生長的植物,它們的形象在詩中多次出現,象征著堅韌和生命力。楊白的女子唱起歌謠,表達了她們在困境中仍保持樂觀和自由的精神。
詩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和細節描寫,如海坍、蟛蜞、亞仔等,通過生動的描繪增強了詩詞的真實感和情感共鳴。同時,詩中也體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對個人命運的思考,揭示了社會底層人民的艱辛和無奈。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過自然景觀和人物形象的對比,傳達了對命運和社會現實的思索。這首詩詞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真實的描寫,使人們得以感受到元代社會的底層生活和人們對命運的無奈與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