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鳴箏曲 / 作者:楊維楨 |
斷虹落屏山,斜雁著行安。
釘鈴雙呎木,錯落千株拌。
愁龍啼玉海,夜燕語雕闌。
只應桓叔夏,重起為君彈。
|
|
鳴箏曲解釋: 《鳴箏曲》是元代楊維楨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根據您的要求給出的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斷虹落屏山,斜雁著行安。
釘鈴雙呎木,錯落千株拌。
愁龍啼玉海,夜燕語雕闌。
只應桓叔夏,重起為君彈。
詩意:
《鳴箏曲》描繪了一幅琴箏悠揚的景象,通過詩人細膩的描寫,展現了琴箏聲音的美妙和情感的抒發。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琴箏音樂的贊美。
賞析:
首句“斷虹落屏山,斜雁著行安。”以斷虹和斜雁為意象,形容琴聲如斷裂的虹和斜飛的雁,寓意琴音的悠揚和動聽。接著,“釘鈴雙呎木,錯落千株拌。”運用了釘鈴、呎木等形象描寫,表達了琴弦聲音的清脆和琴身的美妙構造。
接下來的兩句“愁龍啼玉海,夜燕語雕闌。”通過愁龍、夜燕等比喻,營造了一種神秘的氛圍。愁龍的啼叫和夜燕的低語,使得琴聲宛如玉海中的凄美之音,夜晚的寂靜更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最后兩句“只應桓叔夏,重起為君彈。”則表達了作者對桓叔夏的崇敬之情。桓叔夏是古代傳說中的琴師,作者希望能夠重拾桓叔夏的琴藝,為君奏響美妙的琴音。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琴聲的美妙和情感的抒發,展現了作者對琴箏音樂的熱愛和追求。通過豐富的意象和比喻,詩人使琴聲充滿了生動的形象和情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這首詩詞充滿了音樂的韻律和藝術的張力,讓讀者能夠在心靈中感受到琴聲的魅力和詩人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