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齋詩 / 作者:楊維楨 |
七日混沌離,穿鑿爭七竅。
碩果一失仁,百體俱弗肖。
巧詐日橫生,售樸至深溺。
圣人憂世心,世變若愿燎。
安得至木資?與世作津橋。
學齋取木名,眾巧不同調。
回愚與參魯,入室得道要。
豈是灰槁人,滅心比滅爝。
君看記須雞,人方詆不鷂。
|
|
木齋詩解釋: 《木齋詩》是元代楊維楨的一首詩詞。詩中通過描繪混沌離散、人心浮躁的世態炎涼,表達了詩人對當時社會動蕩和人心不正的憂慮。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七日混沌離,
七天的混沌狀態逐漸解散,
穿鑿爭七竅。
人們彼此爭論,爭辯不休。
碩果一失仁,
偉大的成果卻失去了仁愛之心,
百體俱弗肖。
百姓們一個個都失去了原本應有的樣貌。
巧詐日橫生,
狡猾詭計層出不窮,
售樸至深溺。
追求虛妄的事物沉溺其中。
圣人憂世心,
圣人憂心忡忡于世道的變遷,
世變若愿燎。
期望能夠改變世態如同點燃炬火的渴望。
安得至木資?
如何才能獲得至高無上的道德資質?
與世作津橋。
與這個世俗建立起橋梁。
學齋取木名,
修學的齋房取名為“木齋”,
眾巧不同調。
各種才藝各有不同的風格。
回愚與參魯,
回避愚昧,參與到學問中來,
入室得道要。
要得到真正的道德修養必須進入內室。
豈是灰槁人,
不是枯朽無用的人,
滅心比滅爝。
心靈的沉寂勝過滅掉燭火。
君看記須雞,
君子留心,務必要謹慎行事,
人方詆不鷂。
否則人們會詆毀你,就像詆毀鷂鷹一樣。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楊維楨對當時社會動蕩和人心浮躁的憂慮之情。他通過詩中所描述的種種現象,揭示了人們追求功利和虛妄的心態,以及對仁愛和道德的忽視。詩中表達了詩人對于社會風氣的反思,呼吁人們追求真善美,重視道德修養。通過對社會現象的點評和對人性的思考,詩詞喚起了讀者對于人性的思考和反思,旨在引起讀者的共鳴與警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