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鳴箏曲 / 作者:楊維楨 |
斷虹落屏山,斜雁著行安。
釘鈴雙啄木,錯落千珠柈。
愁龍啼玉海,夜燕語雕闌。
只應桓叔夏,重起為君彈。
|
|
鳴箏曲解釋: 《鳴箏曲》是元代詩人楊維楨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以琴箏演奏為主題,通過描繪琴箏的聲音和形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愿望。
這里提供一種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希望能夠符合您的要求:
斷虹落屏山,
彩虹已經消失在群山之間,
斜雁著行安。
傾斜的雁群飛過,平靜安詳。
釘鈴雙啄木,
琴弦像釘鈴一樣被雙手敲擊,
錯落千珠柈。
音符如珠寶般交錯紛呈。
愁龍啼玉海,
憂傷的龍在玉海啼鳴,
夜燕語雕闌。
夜晚的燕子在雕花欄桿上鳴叫。
只應桓叔夏,
只有桓叔夏應和這琴聲,
重起為君彈。
愿再度奏響琴音,為君而彈奏。
這首詩詞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琴箏的聲音和景象,展示了詩人對音樂的熱愛和對情感表達的渴望。詩中的彩虹、雁群、琴弦、珠寶、龍和燕子等形象,通過對自然界和音樂元素的運用,將詩人的內心情感與外在世界相結合,形成了一幅音樂之美的畫面。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希望能夠再次彈奏琴聲,為君子效命的愿望,既是對音樂的追求,也寄托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音樂元素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展現了詩人對音樂和美好生活的熱愛,同時也傳遞了一種對自由、情感的追求和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