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鉤行 / 作者:楊維楨 |
吳人殺二子,畔成雙吳鉤。
吳王食賞令,不識鉤中愁。
臨鉤呼二子,飛來父心頭。
百金何足報,萬戶當封侯。
佩雙鉤,比明月,為君嬖者斬、讒者刖。
制諸侯,開伯烈,千秋萬歲光不滅。
|
|
吳鉤行解釋: 《吳鉤行》是元代楊維楨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吳國人民為報殺害二子之仇,鑄成一對吳鉤,奉獻給吳王的情景。吳王接受了這份禮物,卻不了解其中的悲傷和愁苦。當吳王在鉤上呼喚著他的兩個兒子時,他們的父愛之情油然而生。吳王想要用百金來報答這份深情,甚至封他們為侯爵,但這一切與他們的犧牲相比都顯得微不足道。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吳鉤的制作和吳王的反應,表達了楊維楨對家國情懷和對君王的忠誠之情。詩中提到佩戴這對吳鉤的人將得到王室的寵愛,而那些諂媚者和讒言者則將被削去腳趾。而吳鉤的鑄造和吳王的舉措都象征著他們對于國家和歷史的影響力,他們開創了諸侯的體制,開辟了伯爵的榮耀,使這份光榮和影響力永不磨滅,流傳千秋。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深沉的情感和歷史的厚重。通過吳鉤的象征意義,詩人呈現了家國情懷和忠誠精神,表達了對英勇犧牲者的敬意。整首詩詞寄托了對忠誠和正義的贊美,以及對歷史的傳承和尊重。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吳人殺二子,畔成雙吳鉤。
吳王食賞令,不識鉤中愁。
臨鉤呼二子,飛來父心頭。
百金何足報,萬戶當封侯。
佩雙鉤,比明月,為君嬖者斬、讒者刖。
制諸侯,開伯烈,千秋萬歲光不滅。
這首詩詞通過對吳鉤的描繪,表達了家國情懷和忠誠精神,贊美了英勇犧牲者的奉獻精神,同時也強調了歷史的傳承和尊重。它以簡練的語言和明快的節奏展現了情感的深沉和歷史的厚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