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涂山篇 / 作者:楊維楨 |
朝發一錢渡,暮宿三江潮。
涂山有禪伯,飲我松間瓢。
遂登福勛廟,還憩汪罔橋。
涂翁不可詰,夜附山鬼妖。
載吊漆姓人,負惡忍兜苗。
既懷彎弓逆,可徒坐不朝。
逆名不可訓,姑以后至梟。
澗硔洗遺骨,白日連山椒。
|
|
涂山篇解釋: 《涂山篇》是元代楊維楨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的旅途經歷和對涂山的感悟,表達了對人生境遇和命運的思考。
詩詞中的“朝發一錢渡,暮宿三江潮”揭示了作者旅途的艱辛和漫長。他一早出發,乘船渡江,一直到傍晚才能到達目的地,夜宿三江潮。這句描述傳遞了一種旅途中的辛苦和勞累,以及對時間的感知和珍惜。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涂山有禪伯,飲我松間瓢”。這里的“禪伯”指的是涂山上的一位禪宗高僧,作者在涂山上與他相遇并一起飲酒。這句表達了作者對禪宗的向往和對禪宗智慧的渴求,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在山林間與自然相融的情景。
詩中還提到了作者登上福勛廟,休息在汪罔橋。這里的福勛廟是一個廟宇,而汪罔橋是一個地名。作者在福勛廟登高俯瞰,然后在汪罔橋留下休憩。這里的場景描繪了作者在旅途中的一段片刻安寧,欣賞著美景和自然。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涂翁”、“山鬼妖”以及“漆姓人”。這些詞語帶有一些神秘和超自然的色彩。詩中的涂翁可能是指山中的老人,而山鬼妖則象征著山林的幽靜和神秘。漆姓人可能是指作者所遇到的某個人,而他的行為和性格則與善惡和忍耐有關。
整首詩從旅途的勞累到山林的寧靜,再到神秘和超自然的元素,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深沉思考。通過描繪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作者表達了人生的艱辛與快樂、自然的美好與神秘。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給讀者帶來了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