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急謠 / 作者:楊維楨 |
江南兇,周波最急。
漢家使者識經權,矯制開倉輸玉粒。
君不見曩歲溝魂海不及,至今冤作枯魚泣。
勸糶辭水旱阻堯湯,生民無罪歲。
后代倉廩虛,時和亦為沴。
孰云富而哿,甚矣貧不繼。
借富以貸貧,窮哉已非計。
況乃指廩間,夏楚劫以勢。
|
|
周急謠解釋: 《周急謠》是元代楊維楨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江南地區的兇險困苦,以及財富的分配不公和社會不平等的問題。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江南地區兇險異常,江水波浪最為洶涌。漢家派遣的使者明白掌握著財富的分配權,他們故意操縱市場,導致玉米等糧食的價格飛漲。君不見往年的干涸之河無法與今天的冤枉之魚相比,它們仍然在河中哭泣。我勸告政府停止過多征收稅負,使人民免受無辜之苦。然而,現在后代的糧倉空虛,社會和諧也變得虛偽。有誰能說富人富足而滿足呢?貧窮的人卻更加無法維持生計。借助富人的財富來救濟貧困者,可是窮人已經無法計算自己的困境。何況還有那些指使市場操縱的人,他們像夏國和楚國的侵略者一樣,利用自己的勢力進行掠奪。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江南地區的兇險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財富分配不平等的擔憂。詩中提到漢家使者利用自己的權力扭曲經濟規則,導致物價飛漲,給普通百姓帶來了巨大的負擔。作者呼吁政府減輕人民的稅收負擔,關注民生,使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然而,現實卻是后代的糧倉空虛,社會和諧也只是一種表面的假象。作者認為富人并不滿足于自己的財富,而貧窮的人則無法擺脫困境。他批評那些利用自己的權勢掠奪他人的人,將他們比作古代侵略者,暗示了社會的不公和貧富差距的悲劇。
這首詩詞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貧富差距的憂慮,并呼吁政府關注民生、減輕人民負擔。同時,詩中運用了夏楚劫和干涸之河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社會的困境和人們的苦難。整首詩詞以簡練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