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亭 / 作者:楊維楨 |
孟郊得野趣,野有真曜廬。
魏先得野趣,野有野堂居。
云間沈東氏,■草衣野夫。
東屯田可種,西壤水可漁。
門無索租吏,家有種樹書。
野亭開草樹,野具集朋徒。
試問朝市宅,傳舍不須臾。
朝懸奉鐵券,莫死已屬鏤。
始知野亭野,廟堂如不如?
|
|
野亭解釋: 《野亭》是元代楊維楨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孟郊受到野外的樂趣,
野外有一座真正的曜廬。
魏先也受到野外的樂趣,
野外有一座野人的居所。
云間有沈東氏,
他是一位穿著草衣的野夫。
東邊有地可耕種,
西邊的土壤適合垂釣。
門口不需要向租吏索租金,
家中有書籍和樹木種植。
野亭中開著茂盛的草木,
野外的器具聚集了朋友和弟子。
試問那些朝廷和市井的宅邸,
傳達(dá)的房屋都不需要片刻。
朝廷掛著鐵質(zhì)的憑證,
但無需為此而死,這已經(jīng)是虛幻。
開始明白,野外的亭子和廟堂,
哪一個更勝一籌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野外的自然景觀和生活為背景,表達(dá)了作者對野外生活的向往和對朝廷官府的懷疑。詩中描繪了孟郊和魏先兩位古代文人在野外的樂趣和生活情景。他們可以在野外享受純樸自然的生活,種地、垂釣、栽種樹木,而不受到朝廷和市井的束縛。他們的門戶不需要租吏收租,家中也沒有繁文縟節(jié),而是有自由自在的書籍和朋友聚集的場所。相比之下,朝廷的宅邸和市井的房屋顯得繁瑣而虛幻,掛著的鐵質(zhì)憑證也無法保證生死。
詩詞《野亭》通過對比,表達(dá)了作者對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時對朝廷官府的體制和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產(chǎn)生了質(zhì)疑。詩中的野亭象征著自然和自由,而廟堂則代表著朝廷的官府。作者通過描寫自然生活的美好和自由自在的狀態(tài),將廟堂與野亭進(jìn)行對照,提出了對廟堂體制的思考。詩詞展示了作者對傳統(tǒng)體制的不滿,贊美了自然和自由的價值。
總之,詩詞《野亭》通過對比自然和廟堂,表達(dá)了作者對自由自在、純樸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對朝廷官府體制的質(zhì)疑。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和自由的贊美,并反思了廟堂社會的虛幻和束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