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詠十章用韻復正宗架閣 / 作者:楊維楨 |
淮南八月雁初過,奉使槎回烏鵲河。
十里楊州花底散,五陵年少已無多。
|
|
吳詠十章用韻復正宗架閣解釋: 《吳詠十章用韻復正宗架閣》是元代楊維楨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吳詠十章用韻復正宗架閣》中文譯文:
淮南八月雁初過,
奉使槎回烏鵲河。
十里楊州花底散,
五陵年少已無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淮南地區八月初的景象。詩人作為負責使命的使者,乘著小船返回烏鵲河,欣賞著楊州處處綻放的花朵。然而,他也感嘆時間的流逝,五陵之地的年輕人已經不多了。
這首詩詞以秋季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雁群歸來、楊州花開等細致的描寫,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感受。通過描述淮南地區的景色,詩人巧妙地展示了時間的變遷和人事的消逝。
詩中的“淮南八月雁初過”描繪了淮南地區初秋時分雁群南飛的景象,給人一種季節轉換和時光流轉的感覺。而“奉使槎回烏鵲河”則展示了詩人作為使者返回故鄉的情景,給人一種回歸和安定的意象。
接著,“十里楊州花底散”描繪了楊州地區盛開的花朵,以及花瓣飄落的景象。這一景象傳達了花開花落的自然規律和短暫的美好,同時也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事物的無常。
最后一句“五陵年少已無多”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事消逝的感嘆。五陵指的是古代的貴族陵墓,年少代表年輕人。詩人感嘆年輕人已經不多了,暗示著歲月的無情和人事的變遷。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事消逝的感慨。詩人以深沉的情感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引發讀者對時光流轉和生命變化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