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紈扇辭 / 作者:楊維楨 |
團圓合歡扇,比似月嬋娟。
嬋娟有時缺,我扇豈衣圓?秋風落梧葉,我扇同棄捐。
不得如秋葉,吹墮在君前。
|
|
紈扇辭解釋: 《紈扇辭》是元代詩人楊維楨的作品。這首詩以紈扇為主題,抒發了作者對團圓和愛情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紈扇辭
團圓合歡扇,比似月嬋娟。
嬋娟有時缺,我扇豈衣圓?
秋風落梧葉,我扇同棄捐。
不得如秋葉,吹墮在君前。
譯文:
團圓的合歡扇,宛如皓月的嬋娟。
嬋娟有時缺,我的扇子怎能完整?
秋風吹落了梧桐樹的葉子,我扇子也同樣被遺棄。
可我無法像秋葉一樣,隨風飄落在你的面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紈扇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對團聚和愛情的渴望和思念之情。紈扇是一種精致的扇子,常被用作禮物或情侶之間的信物,代表著溫馨的團聚和愛情的美好。詩人將紈扇與皓月的嬋娟相比,使得扇子的美麗和神秘感得以凸顯。
然而,詩中提到嬋娟有時缺,扇子不能完整,暗示了作者與心愛之人分離的痛苦。作者將自己的扇子比作不完整的衣裳,暗示自己因為與愛人分離而感到不完整和失落。
隨后,詩人以秋風吹落梧桐樹葉的形象來比喻自己的扇子被拋棄。他表達了自己被遺忘、被冷落的心情。然而,最后兩句詩中的比喻卻更加深刻,詩人希望自己能像秋葉一樣,輕飄飄地隨風而去,墮落在心愛之人的面前,以期達到與愛人團聚的愿望。
這首詩通過扇子和秋葉的比喻,抒發了作者對團聚和愛情的渴望,以及對分離和遺忘的痛苦感受。詩人運用了精致而富有意境的描寫,展現了他對愛情的追求和無奈的情感體驗,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內心深處的情感波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