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烽燧曲 / 作者:楊維楨 |
聞道驪山下,西戎已結兵。
美人方一笑,烽火不須驚!
|
|
烽燧曲解釋: 《烽燧曲》是元代詩人楊維楨的作品,描繪了一幅戰(zhàn)爭時期的景象,通過情感細膩的描寫展現了美人的聰明和從容不迫。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烽燧曲
聞道驪山下,
西戎已結兵。
美人方一笑,
烽火不須驚!
譯文:
聽聞驪山下,
西戎已筑起戰(zhàn)陣。
美人輕輕一笑,
烽燧燃燒無需驚恐!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戰(zhàn)爭時期的景象。詩人聽到消息,西方的敵人已經準備好了戰(zhàn)斗。然而,他所關注的是他身邊的美人,她只是輕輕地笑了一下,似乎對戰(zhàn)爭火光不以為然。
賞析:
《烽燧曲》通過簡短的文字,刻畫了一個動蕩時期的場景。詩中的驪山下是指中國的邊境地區(qū),西戎指的是西方的敵人。戰(zhàn)爭的陰云即將降臨,然而詩人卻將注意力轉向了美人,她以一笑的態(tài)度告訴詩人,烽火紛飛雖然可怕,但并不足以動搖她的從容和自信。
這首詩通過情感細膩的描寫,展現了美人的聰明和冷靜。她的微笑傳遞出一種堅定和坦然的態(tài)度,仿佛在告訴詩人不要為戰(zhàn)爭而驚慌失措。詩人通過美人的微笑,表達了對于戰(zhàn)爭的深思熟慮,以及對美麗、智慧和從容的崇敬。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表達方式,展現了詩人對于戰(zhàn)爭與人性的思考,同時突顯了美人的智慧和鎮(zhèn)定。它既是一幅戰(zhàn)爭時期的畫面,又是一種情感的宣泄,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