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淇寡婦 / 作者:楊維楨 |
淇上有寡婦,始慕宋共姬。
食貧以自守,笑誚懷猜疑。
忽為盜所污,放僻靡不為。
昔為淇婦宗,今為淇婦嗤。
可憐困思反,不如貿絲兒。
|
|
淇寡婦解釋: 《淇寡婦》是元代楊維楨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淇河上的寡婦,她從一開始就崇拜著宋朝的共姬。她靠著貧窮的食物自給自足,笑著嘲笑和懷疑別人。然而,她突然受到了賊人的侵犯,被迫離開了安寧的生活。如今,她從曾經是淇河上的貴婦人,變成了人們的嘲笑對象。她感到困惑和思念,覺得與其這樣,不如去賣絲線謀生。
這首詩詞通過深情細膩的描寫,表達了寡婦的內心世界和她的境遇。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淇寡婦》
淇河上有位寡婦,
她始終敬慕著宋共姬。
她靠著貧瘠的食物自給自足,
笑著嘲諷和懷疑別人。
然而,突然間她遭到賊人的玷污,
被迫離開了寧靜的生活。
曾經是淇河上的貴婦,
如今成了人們的嘲笑對象。
可憐她困惑而思念的心情,
不如去賣絲線以維生。
詩詞通過描繪寡婦的遭遇,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弱者命運的關注。寡婦原本過著貧困但自給自足的生活,笑著嘲諷他人,表現出一種堅強和自傲的態度。然而,她突然被賊人侵犯,生活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從社會地位、經濟條件到精神狀態都發生了劇變。她從一個受人尊敬的貴婦人變成了他人嘲笑的對象,感到困惑和思念過去的美好生活。
這首詩詞通過對個體命運的描寫,反映了社會的冷漠和對弱者的不公。它呼喚人們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和關懷,反思社會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寡婦的遭遇讓人感到心酸,她的困境引發了對社會不公和人性的思考。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弱者命運的關注。它揭示了社會階層的不公和人性的脆弱,讓讀者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在社會中關愛他人、關注弱者。同時,它也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由、尊嚴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