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谷詞 / 作者:楊維楨 |
柏谷險,君勿趨。
君一趨,龍為魚。
槳長豈識真龍軀,賴爾老婦能挽夫。
論報不賜誅,槳長本無辜。
舉之羽林郎,大將軍可奴。
|
|
柏谷詞解釋: 《柏谷詞》是元代詩人楊維楨的作品。這首詩詞描繪了柏谷的險峻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君主的忠告和對社會不公的控訴。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柏谷險,君勿趨。
君一趨,龍為魚。
槳長豈識真龍軀,賴爾老婦能挽夫。
論報不賜誅,槳長本無辜。
舉之羽林郎,大將軍可奴。
譯文:
柏谷險峻,君勿前往。
君如一旦前往,龍將化為魚。
槳長怎能識別真龍的身軀,卻仰賴老婦人能拯救丈夫。
論功賞卻不給予懲罰,槳長本無辜。
即使被招為羽林郎,也只是大將軍的奴仆。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柏谷的險峻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君主的勸告和對社會不公的譴責。作者告誡君主不要輕率行動,因為在柏谷這樣險峻的地方,即使是如龍一般的存在也會變得無助和脆弱。作者通過描述槳長(指一個普通的勞動者)無辜受到不公正對待,批評了當時社會的不公和統治者的冷漠。
賞析:
《柏谷詞》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揭示了社會的不公和權力對弱者的壓迫。詩中的柏谷被賦予象征意義,代表了險峻和艱難的環境,而君主的行動則成為衡量其智慧和判斷力的標志。在這樣的背景下,槳長成為了無辜受害者的代表,他的不公正待遇凸顯了社會的不公平現象。
詩詞中的對比手法也很巧妙。將君主形容為龍,寓意其威嚴和權力,而將君主在柏谷中的處境描述為魚,突顯了他的無助和脆弱。此外,對比槳長和羽林郎的身份和待遇,強調了社會階層的不平等和統治者的專橫。
《柏谷詞》以簡潔深刻的語言,通過對柏谷景色的描繪和對社會不公的抨擊,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憂慮和對權力濫用的反思。這首詩詞在元代的時代背景下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意味,同時也反映了楊維楨對人性的關懷和對正義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