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洞庭 / 作者:楊維楨 |
瓊田三萬六千頃,七十二朵青蓮開。
道人鐵精持在手,嘯引紫鳳朝蓬萊。
龍子臥抱明月胎,須臾化作桃花腮。
嗟爾云槎子,何處忽飛來?蓬萊之淺今幾尺?黃河之清今幾回?云槎子,云是江上來。
但知東方生,賣藥五湖上,不知張使者,北犯七斗魁。
云槎子,吾與爾何哉,任公釣竿在東海,潮壓桐江江上臺。
|
|
望洞庭解釋: 《望洞庭》是元代楊維楨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望洞庭
瓊田三萬六千頃,
七十二朵青蓮開。
道人鐵精持在手,
嘯引紫鳳朝蓬萊。
龍子臥抱明月胎,
須臾化作桃花腮。
嗟爾云槎子,何處忽飛來?
蓬萊之淺今幾尺?
黃河之清今幾回?
云槎子,云是江上來。
但知東方生,賣藥五湖上,
不知張使者,北犯七斗魁。
云槎子,吾與爾何哉,
任公釣竿在東海,
潮壓桐江江上臺。
譯文:
瓊田廣袤三萬六千頃,
七十二朵青蓮盛開。
道人手持鐵精寶物,
吹響紫鳳回朝蓬萊。
龍子依偎懷抱明月胎,
瞬間化作桃花紅頰。
唉,你那云槎子,從何處飛來?
蓬萊山島淺淺的,有多高?
黃河水清清的,流了多少回?
云槎子啊,云是從江上來的。
只知道東方有生命,
賣藥的人在五湖上漂泊,
卻不知道張使者,
北方挑戰七斗的威名。
云槎子啊,我與你有何關系,
任憑公釣竿在東海上,
潮水壓迫著桐江的岸臺。
詩意和賞析:
《望洞庭》以洞庭湖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寓意的象征,表達了作者對洞庭湖壯麗景色和歷史傳說的贊美之情。
首先,詩中的瓊田三萬六千頃和七十二朵青蓮開,形容了洞庭湖遼闊的湖面和盛開的蓮花,展現了湖光山色的壯麗和韻味。
接著,詩中的道人手持鐵精,吹響紫鳳回朝蓬萊,表現了傳說中的神仙景象,寄托了人們對仙境蓬萊的向往和追求。
然后,詩中的龍子化作桃花腮,描繪了神話中的神龍和仙女,通過自然景象與神話傳說的交融,表達了對神秘奇幻的美好想象。
最后,詩中的云槎子象征著神仙乘坐的神秘飛行工具,以及東方的神奇和生機,而張使者和七斗魁則是指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體現了作者對英勇豪杰的贊美。
整首詩以洞庭湖為基調,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神話傳說,展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景色和人文歷史的向往和贊美,給人以宏大壯麗的感覺,同時也抒發了對仙境和英雄的憧憬之情。通過對自然與神話的融合,詩中流露出濃厚的仙境氛圍和對理想世界的向往,展現了楊維楨獨特的藝術造詣和想象力。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洞庭湖為背景,以自然景色和神話傳說為元素,展現了作者對壯麗景色和歷史傳說的贊美之情,同時抒發了對仙境和英雄的向往,給人以宏大壯麗、神秘奇幻的感覺,既展現了楊維楨的藝術才華,又體現了他對美好世界的追求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