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海青 / 作者:楊維楨 |
雷樂工,先王使侍華清宮。
營州羯奴作天子,梨園弟子群相從。
雷樂工,投樂器,慟哭西風雙血淚。
凝碧池頭刀謾攢,試馬柱前詈不畏。
於乎,雷樂工,既解此,何不筑中置一匕?
|
|
雷海青解釋: 《雷海青》是元代楊維楨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雷樂工為主題,表達了雷樂工對自己命運的悲憤和無奈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是:
雷樂工,先王派遣侍奉華清宮的樂師。
營州的羯奴成為了天子,梨園的弟子紛紛隨從。
雷樂工撫摸著樂器,哀傷地向著西風哭泣,眼淚染紅了他的臉頰。
在碧池旁凝視著刀謾,試圖詛咒馬柱前的人,毫不畏懼。
啊,雷樂工,既然領悟了這一切,為何不在其中筑起一座壇臺呢?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雷樂工在悲憤和無奈之中的心境和情感。雷樂工作為一個樂師,被派遣到華清宮侍奉先王,本應享受榮耀和尊重。然而,命運卻讓羯奴成為了天子,梨園的弟子們都成了他的隨從,雷樂工的地位和價值被貶低了。詩中表現出雷樂工對這種變故的悲痛和憤怒,他用哭泣和血淚來表達內心的痛苦。
詩中的刀謾和馬柱象征著權勢和統治者,雷樂工試圖通過咒罵來宣泄自己的怨憤,展現了他對現實的不滿和無畏的態度。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雷樂工的一種思考和建議,他希望自己能夠在這個局勢中找到一種平衡和立足之地,建立自己的價值和獨立。這種自主的態度和對抗命運的努力,展現了雷樂工內心的堅強和不屈。
整首詩詞以雷樂工的命運為線索,通過描繪他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變化,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思考和對個體命運的關注。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遠的語言,將個體與社會的關系展現得淋漓盡致,既有悲愴和無奈,又有堅強和反抗的力量,給人以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