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臨海曲(十首·一名《洞庭曲 / 作者:楊維楨 |
仙橘大如斗,浮之過洞庭。
江妃渾未識,喚作楚王萍。
|
|
小臨海曲(十首·一名《洞庭曲解釋: 《小臨海曲(十首·一名《洞庭曲》)》是元代詩人楊維楨的作品。詩中描述了一幅美麗的景象,通過描繪仙橘、洞庭湖和楚王萍,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對傳統文化的追溯。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仙橘大如斗,
浮之過洞庭。
江妃渾未識,
喚作楚王萍。
譯文:
仙橘像斗一般巨大,
漂浮而過洞庭湖。
江妃還未認識它,
稱之為楚王的萍藻。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以仙橘和洞庭湖為主要元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奇觀的贊美。仙橘巨大無比,漂浮在洞庭湖上,引起了江妃的好奇,她將其誤認為楚王的萍藻。詩中透露出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敬畏之情,以及對傳統歷史文化的向往和追溯。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仙橘和洞庭湖的壯麗景象,展現了楊維楨對自然的獨特感悟。仙橘巨大如斗,給人一種神奇的感覺,它漂浮在洞庭湖上,與湖水融為一體,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江妃對這個奇特的景象感到好奇,卻未能認出它的真正身份。作者通過這種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傳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對情感與現實之間的錯位感的思考。
詩中的"楚王萍"是將仙橘誤認為楚王的萍藻,這種錯位的描寫增強了詩歌的意境。楚王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與楚國的歷史和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通過將仙橘與楚王聯系起來,詩人對傳統文化的追溯和表達了對楚文化的向往。
整首詩寫景描繪精細,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奇觀的欣賞和對傳統文化的追憶。同時,詩歌中蘊含了一種對自然與人文之間關系的思考,以及對情感與現實之間錯位的感悟,給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審美的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