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赴召有述 / 作者:楊維楨 |
皇帝書征老秀才,秀才懶下讀書臺。
子房本為韓仇出,諸葛應知漢祚開。
太守枉于堂下拜,使臣空向日邊回。
老夫一管春秋筆,留向胸中取次裁。
|
|
不赴召有述解釋: 《不赴召有述》是元代楊維楨所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以敘述方式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身份和使命的思考,揭示了作者對歷史和權力的理解和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
皇帝書征老秀才,
秀才懶下讀書臺。
子房本為韓仇出,
諸葛應知漢祚開。
太守枉于堂下拜,
使臣空向日邊回。
老夫一管春秋筆,
留向胸中取次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敘述的方式呈現了一個情景,描述了一個老秀才受到皇帝征召,但卻懶散地不愿去參加朝廷的考試,選擇留在家中。詩中提到了子房、韓仇、諸葛等歷史人物,暗示著作者對歷史的了解和對權力的思考。
詩詞表達了作者的倔強和對自由的追求。老秀才不愿意去應征,表現出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對朝廷官僚體制的厭倦。他選擇留在家中,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表明了對自由的追求和對權力束縛的抗拒。
詩中還展現了作者對歷史和權力的思考。子房、韓仇、諸葛等人物的提及,暗示了作者對歷史人物的敬仰和對歷史的理解。太守枉于堂下拜,使臣空向日邊回,揭示了官員虛偽和權力的虛幻。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對現實的批判,作者表達了對權力的深思熟慮和對真理的追求。
最后兩句詩“老夫一管春秋筆,留向胸中取次裁”,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自信和追求真理的決心。他自稱“老夫”,顯示了自己的閱歷和智慧。他把自己的筆交給內心,意味著他要憑借自己的才智和見解來理解世界,不受外界權力的干擾。
整首詩詞通過敘述和隱喻的手法,展示了作者對自由、權力和歷史的思考和感悟。它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真理的追求,展現了他獨立思考和堅持自我價值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