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貢侍郎和糴還朝兼柬李治書同年(二首) / 作者:楊維楨 |
吏部論思冠六曹,采言還后采時髦。
不才何用麒麟揎,奇略須收虎豹韜。
無奈關梁長擾擾,可堪州縣正嗷嗷。
烏臺若見同袍李,為說揚雄老賦騷。
|
|
送貢侍郎和糴還朝兼柬李治書同年(二首)解釋: 送貢侍郎和糴還朝兼柬李治書同年(二首)
吏部論思冠六曹,采言還后采時髦。
不才何用麒麟揎,奇略須收虎豹韜。
無奈關梁長擾擾,可堪州縣正嗷嗷。
烏臺若見同袍李,為說揚雄老賦騷。
【中文譯文】
送貢侍郎和糴還朝兼柬李治書同年(二首)
吏部議論才華出眾,采納時尚的言辭。
不才之人何須擁戴麒麟,奇略需要運用虎豹的策略。
不幸關隘長時間困擾不安,州縣之間正處于混亂之中。
假如烏臺見到同袍的李治,一定會談起揚雄的老賦和騷文。
【詩意與賞析】
這首元代詩詞《送貢侍郎和糴還朝兼柬李治書同年(二首)》是楊維楨的作品。詩詞以送別貢侍郎和糴還朝的場景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李治的贊美和祝福之情。
詩詞開篇以吏部議論才華出眾、采納時尚言辭的場景描繪,暗示了李治才華出眾、見解獨到。接著,詩詞以對李治的贊美和期望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他的推崇和期待。作者認為李治是一位具有奇略和才華的人,不需要受到過多虛名的束縛,而是需要用虎豹的韜略來應對時局的挑戰。
詩詞的后半部分,以關隘長時間困擾不安、州縣混亂為背景,暗示了當時社會的動蕩和困境。作者希望李治能夠在這種混亂的局勢中發揮作用,為州縣恢復正常秩序,為人民帶來安定和福祉。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期望,希望烏臺(指朝廷)能夠注意到李治的才華和貢獻,像贊美揚雄一樣,傳頌他的文辭和作品。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李治的贊美和期望,同時折射出當時社會的動蕩和不安。通過賦予李治以才華和智慧的形象,詩詞向讀者傳遞了對正直、聰明和有能力的官員的期待,以及對社會安定和文化繁榮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