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皇按樂圖(二首) / 作者:楊維楨 |
沉香亭前花萼下,天街一陣催花雨。
海棠花妖睡初著,喚醒一聲紅芍藥。
金鑾供奉調《清平》,梨園舊曲換新聲。
阿環自吹范陽笛,八姨獨操傷春情。
君不見夜游重到明月府,青鸞能歌兔能舞。
五云不障蚩尤旗,回首煙中萬鼙鼓。
那知著底梧桐雨,雨聲已入淋鈴譜。
|
|
明皇按樂圖(二首)解釋: 《明皇按樂圖(二首)》是元代詩人楊維楨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沉香亭前的花朵被催生的雨水打濕,海棠花妖嬈地蘇醒,紅芍藥也被呼喚醒來。在宮廷中,金鑾供奉演奏著《清平調》,梨園的舊曲被新聲所取代。阿環吹奏著范陽笛,而八姨獨自執掌著傷春情的歌唱。詩中還提及了夜晚游覽明月府的景象,青鸞歌唱,兔子跳舞。五云無法遮擋蚩尤旗,回首望去,煙霧中有萬鼙鼓的聲音。然而,誰會知道那場驟雨已經滲透到梧桐樹葉的間隙,雨聲已經融入了淋鈴的音譜之中。
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宮廷中的一幕幕景象。詩人通過花朵、樂曲和樂器等形象的描繪,表達了宮廷生活的繁華和華麗。詩中的花雨、海棠花、紅芍藥等形象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同時也傳遞出花朵蘇醒的喜悅之情。宮廷中的音樂演奏、吹奏樂器以及傷春情的歌唱,展示了宮廷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情感表達的方式。詩中還描繪了夜晚游覽明月府的場景,其中青鸞和兔子的形象給人以神秘而奇幻的感覺。最后,詩人巧妙地運用了雨聲淋鈴的意象,將自然界與音樂相結合,給人以意境交融、音樂與自然相互滲透的感覺。
《明皇按樂圖(二首)》通過描繪宮廷景象和音樂的表現形式,展現了元代宮廷文化的繁榮和獨特魅力。同時,詩人運用形象生動的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音樂、自然和情感的交融,給人以愉悅和奇幻的感覺。整首詩以細膩的筆觸、豐富的意象和優美的語言,展示了楊維楨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宮廷生活的獨特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