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詞(十二首) / 作者:楊維楨 |
十二瓊樓浸月華,桐花移影上窗紗。
檐前不插鹽枝竹,臥聽金羊引小車。
|
|
宮詞(十二首)解釋: 《宮詞(十二首)》是元代詩人楊維楨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宮殿內的美景和宮廷生活的一幕。
詩詞的中文譯文:
十二瓊樓浸月華,
桐花移影上窗紗。
檐前不插鹽枝竹,
臥聽金羊引小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宮廷為背景,通過描繪瓊樓、月光、桐花等元素,展現了富麗堂皇的宮廷景象和宮廷生活的一瞥。
首句“十二瓊樓浸月華”,表現了宮廷中高聳的瓊樓,它們仿佛被月光所浸染,閃爍著璀璨的光輝。這里的“十二”可能指的是數量眾多的樓閣,增加了宮廷的壯麗氣勢。
接著,詩人描述了桐花的移動和它們在窗紗上形成的倒影。“桐花移影上窗紗”,表達了桐花在微風中飄動的美麗景象,并通過窗紗的倒影將這種美妙的變化展示給了宮中的人們。
第三句“檐前不插鹽枝竹”,意味著宮廷的氛圍之純凈、高尚。鹽枝竹是一種吉祥的植物,但在宮廷中卻不插在檐前,這可能是因為宮廷環境已經足夠祥和吉利,不需要額外的象征物來增加吉祥氣氛。
最后一句“臥聽金羊引小車”,描繪了宮廷中一種恬靜的景象。金羊可能指的是一種裝飾品或雕塑,它引導著一輛小車緩緩行進,發出的聲音仿佛是在宮廷里臥聽的樂曲。這一景象給人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感覺,也展示了宮廷生活的奢華與安逸。
這首詩通過對宮廷景象的描繪,將讀者帶入到了一個富麗堂皇、寧靜優雅的宮廷世界中。作者運用細膩的描寫和意象,展示了宮廷的壯麗與安寧,營造出一種恬靜和悠遠的氛圍,使人感受到了宮廷生活的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