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冶春口號(七首·寄昆山袁、呂、郭三才子) / 作者:楊維楨 |
吳下逢春春思濃,不堪花發館娃宮。
吳山青青吳水白,愁殺江南盛小叢。
|
|
冶春口號(七首·寄昆山袁、呂、郭三才子)解釋: 《冶春口號(七首·寄昆山袁、呂、郭三才子)》是元代楊維楨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冶春口號(七首·寄昆山袁、呂、郭三才子)
吳下逢春春思濃,
不堪花發館娃宮。
吳山青青吳水白,
愁殺江南盛小叢。
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天來臨時的景象和詩人內心的感慨。
譯文:
在吳地迎接春天,春意濃烈,
花開滿宮闕,美不勝收。
吳山青蔥欲滴,吳水清澈如玉,
江南繁花盛開,看得人心生愁。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以吳地(指蘇州一帶)的春季景色為背景,描繪了春天來臨時的美麗景象,以及詩人在這個時刻所感受到的情緒。
詩人首先描述了春天的濃烈氣息,表達了對春天的渴望和思念之情。他說春天在吳地的花開得如此盛放,館娃宮(指皇宮中的妃嬪)里的花朵競相開放,美得使人難以承受。這一描繪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春意和生機的場景中。
接著,詩人描繪了吳山的青翠和吳水的清澈。吳山因為春天而呈現出如此翠綠的色彩,吳水則變得白得耀眼如玉。這里的吳山和吳水都成為了春天的象征,給人以清新和美好的感受。
然而,詩人在最后兩句表達了一種愁緒。他說江南的繁花盛開,美麗的景色讓人感到愁苦。這里的愁殺表達了詩人對于繁華景色背后的無奈和憂傷之情。或許詩人在繁花背后看到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感嘆江南盛世中的虛幻和脆弱。
這首詩詞通過對春天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向往和思念,同時也蘊含了對于繁華背后的憂傷和無奈的情感。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婉約的語言,楊維楨成功地傳達了自己的感受,讓讀者在欣賞春天的美景之余,也感受到了其中的深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