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俠雜詞(一十二首) / 作者:楊維楨 |
蜀琴初奏雙鴛鴦,冘竹和鳴雙鳳凰。
夜闌酒散不上馬,紫荊月墮西家墻。
|
|
春俠雜詞(一十二首)解釋: 《春俠雜詞(一十二首)》是元代詩人楊維楨的作品。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天的景象,表達了春季的美妙與喜悅。
詩詞的中文譯文:
蜀琴初奏雙鴛鴦,
冘竹和鳴雙鳳凰。
夜闌酒散不上馬,
紫荊月墮西家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春天的美麗景色和歡樂氛圍。詩中提到了蜀琴、鴛鴦、冘竹、鳳凰、夜闌、酒、馬、紫荊和月等元素,給人一種濃郁的春季感受。
首先,蜀琴初奏雙鴛鴦,表達了春天的音樂之美。蜀琴是一種古琴,其音色悠揚,與雙鴛鴦相呼應,形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這里的蜀琴和鴛鴦象征著春天的喜悅和生機。
其次,冘竹和鳴雙鳳凰,描繪了春天的竹林和鳥兒。冘竹是一種具有清新氣息的竹子,而鳳凰則象征著祥瑞和美好。冘竹和鳳凰的鳴叫聲相互呼應,使整個春景更加生動起來。
接著,夜闌酒散不上馬,紫荊月墮西家墻。這兩句詩描繪了夜晚的景象。夜闌指的是深夜,酒散指宴會散場。詩人意味著自己沉醉在春天的美景中,不愿離去。紫荊是一種常見的花卉,月光灑在西家墻上,增添了一份寧靜和神秘感。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載體,通過對春天美景的描繪,表達出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歡欣之情。詩中采用了對偶的手法,使得詩詞的節奏感和韻律感更加突出。通過這些描寫,詩人生動地再現了春天的美景和喜悅氛圍,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春天的魅力和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