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香子 / 作者:明本 |
無物思量。
萬慮皆忘。
坐兩班、大眾禪床。
粗衣遮體,糲飯充腸。
有一函經,一佛像,一爐香。
功課尋常。
道行非狂。
愛山中、白晝偏長。
翠苔巖洞,綠竹山房。
有一天風,一天月,一天涼。
|
|
行香子解釋: 詩詞:《行香子·無物思量》
朝代:元代
作者:明本
無物思量,萬慮皆忘。
坐兩班、大眾禪床。
粗衣遮體,糲飯充腸。
有一函經,一佛像,一爐香。
功課尋常,道行非狂。
愛山中、白晝偏長。
翠苔巖洞,綠竹山房。
有一天風,一天月,一天涼。
中文譯文:
沒有物質可思考,萬種煩惱都忘記。
坐在兩班之間,共用大眾禪床。
粗糙的衣服遮住身體,簡單的飯菜填飽肚子。
有一本經書,一尊佛像,一爐香。
功課平常,修行不狂妄。
鐘愛山中,在白晝時間顯得更長。
青苔覆蓋的巖洞,綠竹搭建的山房。
有一天的風,一輪明月,一絲涼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行香子的生活和修行狀態。行香子指的是在佛教寺廟中奉行香火的人,他們通常過著簡樸的生活,專注于修行和禪宗思想。
詩的開頭表達了行香子無所顧忌的境界,他們心無旁騖,超脫了塵世的紛擾,將萬種煩惱都拋之腦后。
接下來描述了行香子的日常生活。他們坐在禪床上,與其他修行者一同修行,沒有等級和區別。他們穿著粗糙的衣服,簡單的飯菜讓他們的身體得以維持。
詩中提到的函經、佛像和香火是行香子修行中常見的元素。函經代表著對佛教經典的學習,佛像則是用來供奉和禮拜的對象,香火則是行香子燃燒的香爐,象征著虔誠和凈化心靈的意義。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行香子對自己修行狀態的描述。他們的修行并非狂妄,而是平淡而扎實的。他們熱愛山中的生活,覺得白天的時間變得更長,可能是因為他們專注于修行而沒有時間的概念的束縛。
最后三句描繪了行香子所處的環境。翠苔覆蓋的巖洞和綠竹搭建的山房展現了他們簡樸而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生活方式。
最后一句則突出了自然界的變化。一天的風、明月和涼意代表著時間的流轉和季節的更替,也可以理解為行香子對自然的敏感和覺察。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行香子的生活和修行狀態,表達了他們超脫塵世、專注修行的境界和對自然的感悟。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行香子追求心靈凈化和內心寧靜的生活理念,讓讀者感受到一種超越塵世的詩意和寧靜的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