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秦娥 昨日嘗賦憶秦娥一首,以介石齊前木 / 作者:倪瓚 |
笑人寂寞,蓋以風雨傷懷耳。
茲重改呈,又作一首,共寫呈,二君卻不可扶疏玉。
蟾宮樹影闌干曲。
闌干曲。
一襟香露,幾枝金粟。
*娥鏡里秋云綠。
無端風雨聲相續。
聲相續。
不須澄霽,為沽**。
|
|
憶秦娥 昨日嘗賦憶秦娥一首,以介石齊前木解釋: 《憶秦娥昨日嘗賦憶秦娥一首,以介石齊前木》是元代倪瓚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昨日曾寫了一首《憶秦娥》,以介石齊前木為題。
笑人寂寞,原因是受到風雨的傷害。
現在重改呈上,又寫了一首,共同呈上。
你們兩位卻不能被忽視,像精美的玉石一樣。
蟾宮的樹影在闌干上起伏曲折。
一片衣襟上有香氣和露水,幾支蘆葦上有金色的谷粒。
秋天的云翳在秋云里變得綠蔥。
無端的風雨聲連續不斷。
無需等待天氣放晴,就可以傾銷。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秦娥的思念之情。詩人感嘆笑人(秦娥)的孤寂,認為她之所以寂寞,是因為受到了風雨的傷害。這里的風雨可以理解為世事的變遷和人生的坎坷,給笑人帶來了痛苦和煎熬。詩人重改了前一首詩,又作了一首新的詩,希望能夠呈獻給兩位君子。詩人將這兩位君子比作不可忽視的珍貴玉石,表達了對他們的敬重和重視。
接下來的描寫以自然景物為主,通過描繪蟾宮的樹影在闌干上起伏曲折,展現了詩人內心的起伏和曲折情感。衣襟上的香氣和露水、蘆葦上的金色谷粒象征著美好和豐收的象征,與前文中的風雨形成對比。這里的景物描寫帶有一定的寓意,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心情,秋天的云翳在秋云中變得綠蔥,無端的風雨聲連續不斷。這里的風雨聲可以理解為世間的紛擾和無常,但詩人并不需要等待天氣放晴,就可以傾銷,意味著詩人內心的豁達和超脫。
整首詩詞通過對秦娥的憶思,以及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表達了對人生坎坷的思考和超脫的態度。在元代的詩壇上,此詩以其獨特的意境和表達方式展現了倪瓚的才華和詩詞創作的風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