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鵲橋仙 / 作者:王惲 |
調羹粉桂。
愛香種蕙。
自笑秋風野卉。
兩椽茅屋對青山,初不羨、入云高弟。
將心自逸。
欲行且憩。
如愛清時有味。
桐江波上一絲風,盡容得
|
|
鵲橋仙解釋: 《鵲橋仙·調羹粉桂》是元代詩人王惲的作品。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調羹粉桂,愛香種蕙。自笑秋風野卉。兩椽茅屋對青山,初不羨,入云高弟。將心自逸。欲行且憩。如愛清時有味。桐江波上一絲風,盡容得。
中文譯文:
調和蜜羹,點綴著粉嫩的桂花。我自嘲著像秋風中的野草一樣不起眼。我住在茅屋的兩椽之間,它們對著青山。起初我并不羨慕那些登上云端的高人。我把心情放松,想要出行卻先休息。就像品味清淡的食物一樣,我享受著這種寧靜的時刻。桐江的波浪上吹來一絲微風,它完全包容了我的心境。
詩意:
這首詩以調羹粉桂的意象開篇,表達了作者對生活中細微而美好事物的喜愛。他自嘲自己像秋風中的野草,謙虛地表達了自己的平凡。茅屋對著青山,將心自逸,表現了作者追求寧靜自在的心境。他并不羨慕那些登上云端的高人,而是選擇在行動之前先休息片刻,體驗清閑時刻的美好。最后,桐江波浪上的微風象征著自然的包容,作者的心境完全得到滿足。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于平凡生活的熱愛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態度。調羹粉桂、野卉青山、茅屋波浪,都是通過描繪細微的細節來傳達作者對生活的感悟。詩中的“初不羨,入云高弟”表達了作者對名利的淡漠態度,他更注重內心的滿足和平靜的生活狀態。最后一句“盡容得”展示了自然和諧的境界,詩人借此表達了自己在平凡生活中獲得心靈自由的愉悅感。
整體上,《鵲橋仙·調羹粉桂》以其簡潔的語言、淡泊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感悟,展現了作者對平凡生活的熱愛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給人一種靜謐、舒適的感覺。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將生活瑣碎之美與內心的寧靜相結合,給人以啟迪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