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漏遲 答南樂令周斡臣來篇 / 作者:王惲 |
竹林幽思杳。
棲遲自嘆,離群孤島。
萬里云翔,海樹去相依*。
鄰笛一聲喚起,憶共聽、朱絲雅調(diào)。
還自笑。
當(dāng)年已愧,孫登清嘯。
清擾。
回首分飛,悵落落相期,望高崧少。
會鮮離多,經(jīng)世又誰曾了。
二子況成陳跡,落月滿、屋梁空照。
庭戶曉。
得意眼中人少。
|
|
玉漏遲 答南樂令周斡臣來篇解釋: 《玉漏遲答南樂令周斡臣來篇》是元代王惲的詩作,通過描繪竹林中幽思的景象,表達(dá)了詩人離群孤立的心境和對往事的回憶。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竹林幽思杳,棲遲自嘆,離群孤島。
在幽深的竹林中,思緒被遙遠(yuǎn)的回憶所迷離,我自怨自嘆,像是置身于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
萬里云翔,海樹去相依。
茫茫云海遙遙無際,海上的樹木相互依托。
鄰笛一聲喚起,憶共聽、朱絲雅調(diào)。
鄰近的笛聲一聲聲地喚起了我的回憶,回想起我們曾一起聆聽過的悠揚動聽的音樂。
還自笑。當(dāng)年已愧,孫登清嘯。清擾。
我不禁自嘲。回想起過去的歲月,我曾因?qū)O登的清脆高亢的歌聲而自愧不如。那聲音清脆而動聽,曾經(jīng)擾亂了我的內(nèi)心。
回首分飛,悵落落相期,望高崧少。
回首往事,眾人已各奔東西,我感到十分惆悵,只期待著再次相聚,但高崧的身影卻漸漸消失。
會鮮離多,經(jīng)世又誰曾了。
人們經(jīng)常會聚會后分散,再次相見的機(jī)會并不多,而經(jīng)歷過世事的人又有幾個能真正明白?
二子況成陳跡,落月滿、屋梁空照。
即使是像我這樣的人,也只能成為過去的陳跡,像滿月一樣掛在空空的屋梁上照耀。
庭戶曉。得意眼中人少。
清晨的庭院。在我欣喜自得的眼中,能夠看到真正理解我的人并不多。
這首詩通過描繪竹林幽思、離群孤立的心境和對過去的回憶,表達(dá)了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和對人情世故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回憶的對比,將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與外部環(huán)境相融合,展示了他對于時光流轉(zhuǎn)的深刻思考和對人際關(guān)系的痛感。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dá)了一種深沉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索,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