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泰山 / 作者:張養浩 |
風云一舉到天關,快意生平有此觀。
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三竿。
向來井處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覺寬。
笑拍洪崖詠新作,滿空笙鶴下高寒。
|
|
登泰山解釋: 《登泰山》是元代張養浩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風云一舉到天關,
快意生平有此觀。
萬古齊州煙九點,
五更滄海日三竿。
向來井處方知隘,
今后巢居亦覺寬。
笑拍洪崖詠新作,
滿空笙鶴下高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作者登上泰山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在山巔遠眺的快意和對自然景觀的感嘆。
首先,第一句“風云一舉到天關”,描繪了作者一舉登上泰山之后的豪情壯志。這句意味著作者在攀登泰山的過程中,突破了人世的塵埃,達到了崇高的境界。
接著,第二句“快意生平有此觀”,表達了作者登上泰山后內心的暢快與滿足。這句詩抒發了作者對登山所獲得的心靈愉悅和滿足感的感嘆。
第三句“萬古齊州煙九點”,描繪了泰山的廣闊壯麗。泰山作為中國五岳之一,其壯美景觀一直吸引著無數的游客和文人墨客。這句詩表達了泰山煙云繚繞、壯觀遼闊的景象。
第四句“五更滄海日三竿”,描繪了日出時的壯麗景色。作者通過對時間的描繪,將泰山的壯觀景致與自然界的變化相結合,形象地表達了日出時海洋的輝煌美景。
第五句“向來井處方知隘”,表達了作者從泰山的高處俯視世界,對自身所處環境的重新認識。作者認識到,只有站在高處,俯瞰世界,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所處的狹隘與渺小。
第六句“今后巢居亦覺寬”,表達了作者在登山后對生活的新認識。作者體驗了泰山的宏偉壯麗后,對自己的生活也有了新的感悟,即使以后回到家中,也能感受到寬廣與開闊。
最后兩句“笑拍洪崖詠新作,滿空笙鶴下高寒”,表達了作者在登泰山后的豪情壯志。作者在登山后愉悅地拍打著洪崖(泰山的稱號)并作詩歌,滿懷豪情地唱詠著新的作品。滿天飛舞的笙鶴象征著自由與高遠,也表達了作者追求卓越與超越的精神。
總之,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登上泰山后的壯麗景色和內心的感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自身境界的追求,體現了作者豪情壯志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