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雜興 其四 / 作者:王冕 |
拄杖聽鳴鳩,青山樹色稠。
雨寒云不起,沙亂水交流。
對景堪垂涕,無為亦動愁。
疲民正無奈,誰解為君籌?
|
|
山中雜興 其四解釋: 《山中雜興其四》是元代詩人王冕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山中的情景,以及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憂慮。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拄著拐杖倚在山中,聆聽著鳴鳩的鳴叫,青山上的樹木繁密蔥蘢。雨水寒冷而云朵不升起,沙土紛亂而水流交錯。面對這美景,也讓人禁不住流下了淚水,無所作為也引發了憂愁。疲憊的百姓正處于無奈之中,又有誰能為他們籌謀解困呢?
詩中以山中景色作為背景,通過描繪鳴鳩、青山、雨水、沙土等元素,展現了一幅山野的寧靜景象。然而,詩人的思緒卻不僅停留在自然景色上,他通過景物的對比和襯托,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憂慮和對人民疾苦的關注。
詩人以拄杖倚山,靜靜聆聽鳴鳩的鳴叫,表現出一種尋求內心寧靜和思考的意境。青山樹色稠描繪了山中的茂密樹木,給人以豐富和生機的感覺。雨寒云不起、沙亂水交流的描寫,則表達了一種社會的動蕩和困境,暗示了人民的疾苦和無助。
詩人面對這樣的景色,不禁感到悲傷,流下了淚水。這種悲傷并非僅僅源于自然景色的美麗,更多的是對社會現實的關切和無奈。詩中的“無為亦動愁”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困境的無力感和內心的痛楚。
最后兩句“疲民正無奈,誰解為君籌?”則直接呼應了社會的問題和人民的困境。疲憊的百姓正處于無奈之中,而又有誰能為他們籌謀解困呢?這是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一種批判和反思,也透露出詩人對人民命運的關切和對社會改革的呼喚。
通過對自然景色和社會現實的交織描繪,詩人王冕在《山中雜興其四》中傳遞了對社會困境和人民疾苦的關注,表達了自己的憂慮和呼喚。這首詩以深沉的意境和含蓄的表達方式,引發讀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人民命運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