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 / 作者:王冕 |
生民日日嘆零丁,惟聽中朝說太平。
萬里江山云莽蕩,五更風雨劍悲鳴。
桓溫豈解知王猛,徐庶從來識孔明。
簫管莫吹關塞曲,野花閑草不勝情。
|
|
次韻解釋: 《次韻》是元代王冕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生民日日嘆零丁,
惟聽中朝說太平。
萬里江山云莽蕩,
五更風雨劍悲鳴。
桓溫豈解知王猛,
徐庶從來識孔明。
簫管莫吹關塞曲,
野花閑草不勝情。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對人民苦難的關切。詩中描繪了生活在困境中的百姓,他們每天都感到孤獨和無助,只能聽到朝廷宣揚太平盛世的言辭。詩中還描述了廣袤的江山被烏云籠罩,五更時分,風雨交加,劍聲悲鳴。作者通過這些景象,表達了對國家的憂慮和對社會動蕩的擔憂。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了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桓溫是東晉時期的名將,而王猛是桓溫的兒子,徐庶則是三國時期蜀國的謀士孔明的知己。通過提及這些歷史人物,作者暗示現在的統治者無法理解他們的智慧和勇氣,也無法解決當前的問題。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樂曲和自然的向往。簫管不應該吹奏關塞的悲曲,而應該吹奏歡快的樂曲。野花和閑草也應該被賞識和珍視,而不是被忽視。這些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對自然的熱愛。
賞析:
《次韻》通過對社會現實的描繪和對歷史人物的提及,展現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對人民苦難的關切。詩中的景象和意象都非常生動,通過描繪風雨交加的江山和劍聲悲鳴,作者成功地表達了對社會動蕩的擔憂。同時,通過提及歷史人物,作者暗示了現在的統治者無法理解和解決當前的問題。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自然的向往,這種向往在整首詩中起到了一種對比的作用。整首詩詞通過對社會現實和歷史的反思,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現了作者對社會和人民的關懷,同時也表達了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