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李端叔大夫從參寥子游許昌西湖十絕 / 作者:李廌 |
幾處秋千愁日暮,一聲鶗鴃喚春歸。
紅稀綠盡尋常事,不用長繩系落暉。
|
|
和李端叔大夫從參寥子游許昌西湖十絕解釋: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李廌所作,題為《和李端叔大夫從參寥子游許昌西湖十絕》。詩中描繪了一個秋天傍晚的景色,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深意。
詩中首句“幾處秋千愁日暮”,通過描寫幾處秋千在傍晚時分的凄涼景象,表達了人們對時光流轉和物事消逝的感傷之情。秋千搖擺的動作仿佛在訴說著日暮途窮,時間的流逝讓人感到憂愁。
接著的一句“一聲鶗鴃喚春歸”,描繪了鶗鴃鳥的叫聲,這是春天的象征。作者以鳥鳴的聲音來對比傍晚的景色,以此突出秋天的凄涼和春天的盼望。鳥聲呼喚著春天的歸來,給人以希望和期待。
下一句“紅稀綠盡尋常事”,通過描述紅葉已經稀疏、綠葉已經凋謝,表達了秋天的景象已經變得尋常而平凡。這句詩意味著時間的無情流逝,事物的變遷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最后一句“不用長繩系落暉”,以寥子的名字“落暉”寓意,表達了詩人不需要通過長繩來系住夕陽。這里的“長繩”可以理解為人們對于時間流逝的束縛和無奈,而詩人卻以淡然的態度面對時光的流轉。詩人認為,人們無需刻意束縛夕陽,而是應該以一種豁達的心態接受自然規律,領悟生命的無常。
整首詩以秋天傍晚的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秋千、鳥聲和落葉等形象,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事物變遷的感慨。詩人以淡然的心態面對時光的流轉,表達出對生命無常的領悟和對自然規律的接受。這種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展示了李廌獨特的詩意和思想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