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蜀公挽詩 / 作者:李廌 |
直氣犯荊舒,承明下玉除。
禁林余諫藁,蜀道擁安車。
自謂三宜去,吾知眾莫如。
誰為忠義傳,事事舉堪書。
|
|
范蜀公挽詩解釋: 《范蜀公挽詩》是宋代李廌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直氣犯荊舒,
承明下玉除。
禁林余諫藁,
蜀道擁安車。
自謂三宜去,
吾知眾莫如。
誰為忠義傳,
事事舉堪書。
詩意:
詩中以范蜀公(范仲淹)的名義表達了對時事的思考和對忠誠的贊美。詩人抒發(fā)了對權(quán)貴的直言不諱之氣,表達了對朝政腐敗的不滿,并表達了自己愿意為國家、為民眾奉獻的決心。詩人認為自己的觀點和行為是符合道義和忠誠的,但他也深知在現(xiàn)實中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傳承忠義之道,因此他感到孤獨和無奈。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情感,篇幅短小卻意蘊豐富。首兩句“直氣犯荊舒,承明下玉除”,通過表現(xiàn)范蜀公敢于直言諫諍,承擔(dān)起明君除奸的責(zé)任,展現(xiàn)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勇氣。接下來的兩句“禁林余諫藁,蜀道擁安車”,揭示了蜀地仍有志士忠臣,即使在權(quán)貴林立的朝堂上,也能堅守原則、維護公正。接著,“自謂三宜去,吾知眾莫如”,表達了作者愿意為國家離去,同時也表示自己深知很少有人能夠與他一樣忠誠。最后兩句“誰為忠義傳,事事舉堪書”,表達了作者對于忠義思想傳承的關(guān)切和悲嘆,認為現(xiàn)實中缺乏真正能夠傳承這一精神的人。
這首詩詞通過對范蜀公的贊美,抒發(fā)了作者對時局的不滿和對忠誠精神的推崇。作者既表達了自己愿意為國家盡忠的決心,又深刻地認識到忠義之道在現(xiàn)實中的稀缺。整首詩詞凝練而富有哲理,展現(xiàn)了作者對忠誠精神的理解和對時代局勢的獨到見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