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雜興 / 作者:李廌 |
橫煙下平林,閑云依袤嶺。
寓想高鴻背,游目凌倒景。
吁嗟老于行,末路未遑騁。
晚歲竟如何,三嘆心耿耿。
|
|
秋日雜興解釋: 《秋日雜興》是宋代詩人李廌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日的景象,以及詩人對年華逝去和人生終將衰老的憂思。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橫煙下平林,
閑云依袤嶺。
寓想高鴻背,
游目凌倒景。
吁嗟老于行,
末路未遑騁。
晚歲竟如何,
三嘆心耿耿。
這首詩意蘊含豐富,通過對景色的描繪和自身感慨的交織,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思考。
首先,詩中描述了橫煙下平林的景象,閑云依袤嶺。這里的橫煙和閑云給人以寧靜、恬淡的感覺,展示了秋日的宜人氛圍。袤嶺的描寫則增添了山水的層次感,并與橫煙、閑云形成了和諧的畫面。
接下來,詩人通過寓想高鴻背、游目凌倒景的表達,將自己的心境與自然景物相結合。高鴻背意味著逆風而行,游目凌倒景則暗示著眼前景象變幻莫測。這種描繪與詩人內心的感嘆相呼應,表達了對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的思考。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吁嗟老于行,末路未遑騁。這里,詩人表達了對自己年齡的擔憂和對未來可能失去機會的憂慮。晚歲竟如何,三嘆心耿耿。最后,詩人用三嘆來形容自己內心的痛苦和憂慮,表明他對時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感到深深的思考和憂慮。
這首詩通過對秋日景色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年華流逝和人生短暫的憂思。詩人通過景物與心境的交織,表達了對困難和挫折的思考,以及對年老和未來的憂慮。整首詩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傳遞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引發讀者對生命意義和時光流逝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