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鏡屏詩二首 / 作者:李廌 |
曲玉回輝瑩可觀,秋冰壁立動涵瀾。
每嗟許國酬身晚,忽覺余光照膽寒。
映座未容華表客,整簪空慕鵔鸃冠。
云車一去橋山晚,寶鎮于今下古壇。
|
|
鏡屏詩二首解釋: 《鏡屏詩二首》是宋代李廌所作的詩詞。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鏡屏的光彩和反射效果,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之情。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曲玉回輝瑩可觀,
秋冰壁立動涵瀾。
每嗟許國酬身晚,
忽覺余光照膽寒。
映座未容華表客,
整簪空慕鵔鸃冠。
云車一去橋山晚,
寶鎮于今下古壇。
詩意:
這個鏡屏彎曲的玉石反射出燦爛的光芒,宛如秋天的冰壁,在其中映現出動人的風景。每每感嘆時光流逝,自己的功名晚了一些,突然感覺到余光照耀下的膽顫心驚。鏡屏上的倒影無法容納華麗的賓客,整理頭飾的動作變得空虛,只能對著空氣中的鵔鸃冠表示敬慕。云車一去,橋山漸漸入夜,那寶鎮如今已經降臨到古老壇廟之下。
賞析:
《鏡屏詩二首》以描述鏡屏的景象為主線,通過鏡屏的光彩和反射效果,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嘆之情。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詩充滿了意境和想象力。
首先,詩中的"曲玉回輝"和"秋冰壁立"描繪了鏡屏上閃爍的光芒,給人一種耀眼奪目的感覺。這種光芒和反射效果使得詩中的景象顯得動態而生動,給人以視覺上的沖擊。
其次,詩中通過"許國酬身晚"和"余光照膽寒"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功名晚成的感慨和焦慮之情。作者對于自己的成就和地位感到遺憾,同時也感嘆時光的飛逝和生命的短暫。"余光照膽寒"一句表現了作者內心的恐懼和不安,意味著他感到自己的光芒已經開始暗淡,心靈受到了沖擊和震撼。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映座未容華表客"和"整簪空慕鵔鸃冠"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的榮耀和現實的對比。映在鏡屏上的倒影無法容納華麗的賓客,整理頭飾的動作變得空虛,這里表達了作者對過去輝煌的時刻的懷念和對現實的無奈。"鵔鸃冠"象征著過去的輝煌和美好,作者對它的敬慕也是對過去時光的回憶和懷念。
最后兩句"云車一去橋山晚,寶鎮于今下古壇"則通過景物的描繪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云車一去,橋山漸漸入夜,寶鎮已經降臨到古老的壇廟之下,這里可以理解為時光的推移和歷史的更迭。寶鎮下降到古壇之下,可以理解為過去的輝煌和榮耀已經轉移到了歷史的舞臺,而作者則面對著現實的平凡和晚節。
整首詩詞通過對鏡屏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和思考。作者以個人的經歷和感受,折射出人類共同面臨的命運和歷史的軌跡。這首詩詞充滿了離愁別緒和對光陰流逝的深沉思考,以及對過去輝煌的懷念和對現實的反思,給人一種深情而富有哲理的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