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鄭十三東齋言事二首 / 作者:李廌 |
春光故故惱人情,新葺茆茨欲醉經。
積雨水衣龍頷滑,晚晴山翠佛螺青。
月邊柳色疏疏見,風外梅花細細聽。
半夜白云生石枕,潤珠蒸濕醉魂醒。
|
|
和鄭十三東齋言事二首解釋: 《和鄭十三東齋言事二首》是宋代李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光故故惱人情,
春天的光景,故而讓人感到煩躁,
新葺茆茨欲醉經。
新修葺的茅屋,讓人有醉意沿襲。
積雨水衣龍頷滑,
雨水積聚,衣衫濕透如龍的頷部滑動,
晚晴山翠佛螺青。
傍晚的晴天,山巒蒼翠如佛螺的綠色。
月邊柳色疏疏見,
月光邊上,柳樹的顏色稀疏可見,
風外梅花細細聽。
風吹之外,梅花細細地傾聽。
半夜白云生石枕,
半夜時分,白云漂浮如石枕,
潤珠蒸濕醉魂醒。
露珠蒸發,濕潤了我的魂魄,使我清醒。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春天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感受。詩中的春光讓人感到煩躁,可能是因為美景的短暫與易逝,以及人們對美好的渴望與追求。同時,詩中也描繪了自然界的景色,如新修葺的茅屋、積雨和晚晴的山巒,以及月光下的柳樹和風吹中的梅花。這些描繪呈現出一幅幅細膩而富有意境的畫面。
詩中的意象豐富多樣,通過對自然界的描繪,將景物與人的情感相結合,形成了一種意境。例如,雨水積聚如龍頷滑動,形象地表達了雨水的流動和濕潤;山巒蒼翠如佛螺的綠色,給人一種寧靜而祥和的感覺;白云漂浮如石枕,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意象。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載體,通過描繪細膩的場景和運用富有韻律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春光的感受和對生活的思考。詩詞中的意象和意境豐富,使讀者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一種美的享受,并引發內心對于生活與人情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