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至嵩山遠觀瀑布 / 作者:李廌 |
晚晴紫翠溢平川,三十六峰凝霽煙。
匹練依稀分秀嶺,玉虹搖曳舞危巔。
寒光定是連明漢,清氣都疑貫九淵。
可笑夜來風(fēng)吹來,亂溝斜澗亦涓涓。
|
|
將至嵩山遠觀瀑布解釋: 《將至嵩山遠觀瀑布》是一首宋代李廌的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晴朗的傍晚,紫色和翠綠色的景色溢滿平原,三十六座山峰在清澈的天空下凝結(jié)著朝霞。一條白練模糊地分割著嵩嶺的秀美,而玉虹則在峰巔上搖曳起舞。寒光映照著明漢兩朝的輝煌,清新的氣息仿佛貫穿九重深淵。然而,可笑的是,夜晚的風(fēng)吹來,攪亂了溪溝和山澗,形成了一道道細小的涓涓流水。
這首詩以鮮明的意象描繪了嵩山的壯麗景色。晴朗的天空中,紫色和翠綠色的景色交相輝映,給人一種寧靜和美麗的感覺。作者運用了"晴紫翠"和"凝霽煙"等形象描寫,將山峰和天空的景色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中提到的三十六座山峰和白練,以及峰巔上的玉虹,增加了詩詞的層次感和神秘感。
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他通過描繪山峰和天空的景色,表達了自己對大自然壯麗景色的欣賞之情。詩中的寒光和清氣,則使人聯(lián)想到歷史的輝煌和深遠的文化底蘊。夜晚的風(fēng)吹來,形成了細小的溪溝和山澗,從而給人一種動態(tài)和變化的感覺,與前面的靜態(tài)景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首詩通過獨特的描寫手法,將自然景色與歷史文化相結(jié)合,展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壯麗景色的贊美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歷史的懷念和對時光流轉(zhuǎn)的思考。整首詩以其優(yōu)美的形象和深刻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愉悅。 |
|